圖為果洛州境內黃河流域。 果洛州瑪沁縣委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西寧6月24日電 (記者 孫睿)青海省政府新聞辦24日舉行“青海這十年”果洛專場新聞發布會,果洛州委副書記、州長葉萬彬對外表示,果洛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6435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44元,年均增長10.86%。
地處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位于青海東南部,地處巴顏喀拉山脈以北的黃河源頭,素有“雪域凈土、秘境果洛”的美譽,是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黃河源頭瑪多縣湖泊。 果洛州瑪多縣委宣傳部 供圖
葉萬彬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果洛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的十年,是經濟發展最快、社會進步最明顯的十年,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最大、城鄉面貌變化最快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
——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穩定的增長態勢。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26.1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1.5億元,年均增長4.46%。全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14218元增加到2021年的23766元,年均增長5.37%。全州農牧業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5.7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2.16億元,年均增長4.38%。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6435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44元,年均增長10.86%。第一產業由2011年的4.08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0.03億元,年均增長3.76%;第二產業由2011年的9.3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6.23億元,年均下降1.09%;第三產業由2011年的12.7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5.25億元,年均增長9.85%。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全州累計治理草原退化面積(含黑土灘)3495.64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138.48萬畝,全州草原植被蓋度較2011年底提高了7.67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0.1%,黃河出境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全州草原、森林、水源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加快恢復,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
圖為無人機航拍冬日黃河源頭湖泊。 果洛州瑪多縣委宣傳部 供圖
——實施項目之多、投資規模之大、涵蓋領域之廣均創歷史新高。全州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城鎮功能和品位全面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瑪沁機場如期建成通航,花久、共玉高速和大班、達玉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果洛不通高速的歷史,實現了所有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的目標。全州動力電通鄉率和通村率分別達到100%、87.77%,實現了國家大電網覆蓋全州的歷史性突破。
——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實施高原生態農牧業產業化“六項工程”,建成生態農牧業產業基地213個,實現鄉村全覆蓋,全州農牧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38%,農牧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32%。
圖為果洛州瑪多縣境內的藏野驢群。 果洛州瑪多縣委宣傳部 供圖
——群眾的教育、醫療等得到了較好保障。全州累計投入34億元新改擴建各級各類學校135所,全州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所有鄉鎮實現學前教育全覆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速實施,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醫療衛生專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總量較2011年末增加了8%。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實施非遺文化代表性項目120個,明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個,組建各類藝術團體76個。
——社會大局持續保持了和諧穩定。果洛州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全州所有縣成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其中瑪沁、甘德、瑪多、班瑪四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法治果洛建設穩步推進,政通人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不斷鞏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