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燕
【資料圖】
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高通脹壓力。在此背景下,通過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的積極作用,我國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PPI指數同比漲幅持續回落,CPI指數同比漲幅保持低位,PPI和CPI剪刀差持續收窄,上下游價格的協調性明顯增強。平穩協調的物價環境,有利于進一步打開宏觀調控政策空間,積極應對“三重壓力”,保障宏觀經濟運行持續穩定。
一、保供穩價系列政策見效,PPI指數同比漲幅持續回落,CPI指數保持低位,PPI與CPI剪刀差持續收窄
PPI指數同比漲幅持續回落。今年以來,在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的作用下,煤炭、鋼材等大宗商品價格實現高位回調,帶動PPI指數同比漲幅持續回落。5月份,PPI指數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至6.4%,其中新漲價因素約為2.3個百分點。“三黑一色”行業價格同比漲幅均呈現回落,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指數漲幅回落16.2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壓延業回落6.4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回落6.9個百分點至負1.3%,為2020年9月份以來首次下降。同時,PPI指數內部生產資料價格和生活資料價格差距顯著縮小。5月份,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回落2.2個百分點至8.1%,生活資料價格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至1.2%,生產資料價格漲幅與生活資料價格漲幅差距較上月縮小2.4個百分點。
CPI指數同比漲幅保持低位。今年以來,消費市場供應總體充足,成品糧油價格基本穩定,豬肉價格處于較低水平,蔬菜價格穩中回落,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5月份,CPI指數同比上漲2.1%,新漲價因素貢獻1.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3%,非食品價格上漲2.1%,漲幅均處于溫和區間內。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指數同比上漲0.9%,漲幅與上月相同,連續多月保持在1%左右的低水平區間。
PPI指數和CPI指數剪刀差持續收窄。今年以來,PPI指數同比漲幅持續回落,從1月份的9.1%持續走低至5月份的6.4%,與之相反,CPI指數同比漲幅穩中有所回升,從1月份的0.9%升高至5月份的2.1%。PPI指數和CPI指數二者之間的剪刀差從年初的8.2個百分點持續收窄至4.3個百分點。
二、預計未來PPI-CPI指數剪刀差將持續收窄
PPI指數同比漲幅仍將呈回落態勢。烏克蘭危機以來,美歐對俄相關制裁加劇了石油、糧食等供應緊張,短期內造成相關大宗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預計未來相關價格上漲將可能會加劇全球需求收縮,并刺激相關產品供應擴大,市場供需條件出現變化。同時,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緊,全球流動性收縮,預計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大幅走高將受到限制。從國內看,我國主糧能夠實現自主自足、煤炭資源能夠滿足需求,保供穩價系列政策持續發力,加之下半年翹尾因素持續回落,預計未來幾個月我國PPI指數同比漲幅將呈現持續回落。
CPI指數將總體保持溫和,剪刀差將呈現持續收窄趨勢。從未來幾個月來看,我國糧食生產形勢向好,主糧庫存充裕,為糧食價格保持總體穩定奠定堅實基礎。目前生豬產能合理充裕,處于綠色區間,預計年內生豬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牛羊禽肉產量保持穩定,在田蔬菜面積同比增加,供給能力充足。工業消費品產能充裕,供給穩定。預計未來幾個月CPI指數漲幅將繼續保持在溫和區間,PPI和CPI指數的剪刀差將持續收窄。
三、價格剪刀差持續收窄,將為宏觀調控政策提供充裕空間,有利于保障宏觀經濟持續穩定運行
從歷史經驗看,如果PPI指數和CPI指數剪刀差較大,將會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形成挑戰和壓力。今年以來,為了應對通脹上行,美聯儲等主要經濟體央行開始緊縮貨幣政策,加息縮表操作不斷,而我國為應對“三重壓力”采取積極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外貨幣政策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在此背景下,價格剪刀差持續收窄,結構性通脹壓力緩解,將有利于進一步打開宏觀調控政策空間。
同時,PPI指數漲幅持續回落,CPI指數漲幅溫和回升,使得中下游企業成本端和需求端“兩頭承壓”的局面得到緩解,企業利潤逐步向中下游傳導,中下游企業經營狀況進一步向好,行業盈利結構將更趨改善。這將有效改善企業預期,穩定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保障宏觀經濟持續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