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絡聯合平臺商家客戶,依托商品庫存數據和智能算法,建立循環箱體系,為商家提供循環箱的包裝解決方案,并依托菜鳥驛站在社區和校園等末端站點高效回收循環包裝箱。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白雪
近年來,每到“6·18購物節”,都會在社會上掀起一股購物熱潮。但在消費者們“嗨購”的同時,塑料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凸顯。而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6·18”到來之際,電商平臺、外賣、快遞等行業正在紛紛采取積極行動,如減少使用包材用料、一次性餐具,使用可循環周轉箱、快遞盒……尋求解決塑料污染治理的創新之道,促進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實效。
電商平臺倡導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
塑料污染治理是公眾對于消除“白色污染”的美好期待,為實現這一美好愿景,電商平臺正在倡導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
近日,電商場域首個基于綠色消費的互動玩法“綠動樂園”在淘寶App正式上線。消費者在淘寶天貓購買打標綠色商品、選擇簡單包裝等,都可以從“綠動樂園”獲得相應數量的“小綠花”。
“消費者可用‘小綠花’兌換商品,這些商品是來自淘寶天貓平臺上的一些特色‘綠色供給’。比如,全屋綠色節能家電、綠色有機食品等。”淘寶天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綠動樂園”用戶還可參與公益行動,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首批可參與的公益行動是籌建‘綠電小學’。”由天貓聯合中華環保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阿里云能耗云,為鄉村學校籌建光伏發電站,將綠色生活理念傳遞給下一代。首期“綠電小學”將于“6·18”期間啟動建設,先期重點落地支持浙江省山區鄉村學校。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專家介紹,“綠電小學”光伏發電系統可運行25~30年,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6萬噸,每年為學校節省電費支出2.74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6·18”期間,淘寶天貓還聯合40余家品牌成立“綠色創變者社區”,并提出“簡單包裝”倡議,推出減少塑料使用、減少油墨印刷、減少包材用料和可重復利用四種簡單包裝形式。
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線上消費平臺,“這樣一個大平臺,在‘6·18’期間發起一系列低碳行動,并且帶動各大品牌,可以充分發揮參與者經濟效應,把電商平臺變成一個‘減碳試驗場’,把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傳播得更廣、更遠。”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院長林翎評價道。
另一大電商巨頭京東也在今年“6·18”躍躍欲試,宣布聯合品牌商家推出“青綠計劃”,將遴選近百萬種優質綠色商品打上“綠色”標簽,消費者不僅可以享受到更多優惠福利,而且還可通過積分兌換商品或參與互動。據介紹,根據“青綠計劃”,京東通過商品資質、功能、使用場景、快遞包裝四個層面對商品進行篩選打標。
快遞物流倡導綠色循環的行為習慣
快遞物流業是落實“雙碳”“限塑”目標的重要領域。目前,全行業正在加快推進行業綠色轉型,讓綠色發展成為行業共識。
推動包裝“瘦身”是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鳥”)環保減排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在原箱發貨、包裹裝箱、出口包裹等環節下功夫,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減量;另一方面,使用可循環快遞箱減少包材、依托驛站構造包裝回收閉環,通過模式創新實現循環。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6·18”期間,菜鳥將推出綠色減碳四大策略,包括升級快遞行業首個線上綠色物流互動社區綠色家園,接入首批碳賬戶商家,成為首個接入碳普惠的物流企業,向消費者發放綠色能量。
目前,菜鳥已經形成面向消費者的綠色回收和面向商家的綠色供應鏈兩大模塊,覆蓋全國315個城市的近10萬家菜鳥驛站、菜鳥綠色家園,分別成為消費者線下線上參與綠色物流的主陣地,采購使用符合標準的包裝材料比例和規范包裝操作比例分別都達到90%。
“2021年,菜鳥綠色物流全鏈路環節已產生194.47億次綠色物流行為,共減碳超25萬噸。”菜鳥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蘇寧物流副總裁韓景暉介紹:“蘇寧物流自2018年‘青城計劃’行動實施以來,包裝環節已實現單包裹減碳56克,通過推進瘦身膠帶等減量化的包裝,減少塑料消耗,并持續投放共享快遞盒、包裝回收站等環保產品,打造倉配全鏈路的綠色發展模式。”
順豐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天平表示:“順豐發布了行業內首份碳目標白皮書,通過科技創新在快遞物流各個環節持續提供綠色服務,推廣綠色包裝材料應用,不斷探索循環包裝經濟化運營,積極履行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減少一次性塑料包裝的使用。”
外賣平臺呼吁供需兩端的行動實踐
如今,外賣已經逐漸成為餐飲消費的新習慣,隨之帶來的外賣包裝污染,使得外賣行業成為塑料污染問題的重點領域。業內人士坦言,外賣行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次性包裝廢棄物上(包括餐盒、餐具、包裝袋等),而從源頭進行減量、減少進入終端環節的包裝廢棄物,以及對其妥善處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美團“青山計劃”積極參與到節能低碳宣傳中,并結合CCFA“碳”索新消費主題宣傳活動,聯合24個品牌商家倡導大家一起低碳消費。據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倡議包括在點餐前,日常自備循環餐具,點外賣下無餐具訂單。同時,點餐時注意適量點餐或選擇小份菜品,減少食物浪費。在用餐中倡議加入光盤行動,拒絕食物浪費。用餐后做到垃圾分類,外賣包裝循環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行動聚焦供需兩端,在商家端上線“商家青山檔案”產品功能,鼓勵餐飲商家分享自身環保實踐。在用戶端,推動餐具源頭減量,是首個上線“無需餐具”功能外賣平臺,并繼續升級為必選項功能。
在供需兩端采取行動,引導商家和消費者切實踐行減塑行動,餓了么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
在消費者端,為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餓了么將餐具設置為必選項,并優先推薦“無需餐具”選項,引導消費者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并通過“螞蟻森林”為每份無需餐具訂單獎勵16克“綠色能量”。
而在商家端,餓了么的創新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比咖啡更美味的可能是你拿在手里的咖啡杯,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確是真的。這款由歐洲奶油制成的超酥脆可以吃的咖啡杯,是餓了么聯合麥隆咖啡推出的,呼吁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咖啡杯的使用。因為本身就是美味的食物,喝完咖啡直接吃掉,完美替代一次性外帶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