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胡俊雄、蔡勇躍、記者羅勉報道 從揭陽市了解到,該市階段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3月25日全市優化政務服務環境試點工作示范推廣會議精神, 以“三個最”為著力點,踐行“為群眾多想一步,讓群眾少跑一次”服務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企真招實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門診特殊病種和門診慢性病種從以前的23個增加至52個;商事主體住所登記的各類證明事項被“一枚印章”所取代;現場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從以往的45個工作日變成現場即辦……
醫保、教育、社保、戶政、企業準營等是與群眾、企業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階段來,全市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及市委七屆二次全會精神,圍繞“三個最”目標要求,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效能,以政務服務的優質高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該市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政務服務水平,但與珠三角城市等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在發展過程中,群眾辦事遇到的煩心事、企業生產經營的痛點堵點也還在一些地方存在著。
該市政務服務“好評率”由去年底的9.8分上升到9.9分,位列全省第三名。日益優化的政務服務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揭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等6個試點單位圍繞“三個最”目標要求,相繼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真招實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的工作初顯成效。
揭陽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日常掌握與現場訪談相結合的形式,依托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著力清理疏解辦事堵點、痛點問題,通過實時監測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情況、異常情況、超時情況,加快推動辦事難點動態清零。
(資料圖)
揭陽市市場監管局聚焦群眾和企業辦事的熱點堵點痛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讓市場主體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如今,不出鎮(街道)就能辦好個體工商戶登記、變更手續;商事主體住所登記的各類證明事項被“一枚印章”所取代,極大簡化了審批環節、壓縮了審批時限;在“政銀通”智能服務一體機上一番自助操作,就可以通過“不見面審批”方式“秒辦”營業執照……
揭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則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從252個辦事事項中選取100個群眾和企業辦事頻率最多的事項,形成16個“打包一件事”,讓群眾、企業可一次申請辦理多個事項。以“企業招用員工”打包“一件事”為例,企業招用員工涉及就業登記、社保關系轉入轉出、就業補貼等18個事項,以前需分別到6個科室辦理,填表16份,繳交材料54份。優化后,實現全流程網上辦,只需填1份申請表,僅需提交18份材料,實實在在的變化讓企業和群眾得到便利。
揭陽市生態環境局開設“服務企業接待日”,進一步暢通企業反映情況和訴求渠道,了解和解決企業環保訴求,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綠色發展;制定生態環境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措施,包括豁免環評手續、簡化環評內容、實施執法正面清單等,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揭陽市醫保局將門診特殊病種和門診慢性病種從以前的23個增加至52個,并優化簡化申報流程,參保人再也不用在醫院和醫保經辦機構之間“兩頭跑”。同時,依托國家醫保信息平臺,揭陽市主動推動異地就醫備案、醫保繳費、個人賬戶查詢、參保繳費狀態查詢、定點醫藥機構查詢等10余項醫保政務服務高頻事項實現“掌上辦”“網上辦”。
揭陽市教育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補齊教育領域服務短板,推出了一系列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的舉措。“先答復入學安排,后走審批流程”新方式,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開辟綠色通道;信息化便民服務,讓以往普通話測試考生需要“跑三次”到只需要“跑一次”;組建1000支宣傳隊伍,為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等群體入學提供精準宣傳和個性化服務……這些便民服務新措施,真正實現了“讓政務服務多跑路,讓人民群眾少跑腿”。
揭陽市公安局推出優化政務服務十條創新措施,對戶籍、身份證、交管、涉企行政許可等高頻服務事項進行再排查、再梳理,確保審批權限應放盡放、審批材料能減盡減,提高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