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給生活必需品市場的保供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商務部如何全力以赴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今年前4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4月當月社零總額同比出現一定幅度下降,未來消費趨勢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在5月19日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束玨婷進行了回應。
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
束玨婷表示,針對當前國內疫情發展態勢,商務部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地方的協調聯動,加大貨源組織力度,強化產銷對接,對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積極協調周邊省份調度大型批發市場與當地保供企業對接,保障生活必需品總量供應。
具體而言,一是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商務部保障市場供應工作專班持續跟蹤各地市場運行狀況,強化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應數量與價格監測,嚴格執行市場異常波動及時報告制度。數據顯示,北京市近一周蔬菜日上市量保持在2.6萬~2.9萬噸,處于正常水平,糧、油、肉、蛋、奶市場供應充足。
二是發揮聯保聯供機制作用。當前氣候條件總體有利,蔬菜上市量增加,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地產蔬菜的供應能力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商務部充分發揮聯保聯供機制“多方幫一方”作用,繼續組織好對上海等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保障供應。
三是做好分類動態指導。結合疫情防控形勢,推動有關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階段有序復商復市,逐步恢復超市賣場、便利店、農貿市場等保供網點。指導有關地區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鼓勵支持重點保供商超門店開門營業。
“我們將繼續密切跟蹤市場供應變化,針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采取針對性舉措,強化聯保聯供機制,全力保障受疫情影響地區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束玨婷說。
雙品網購節展現促消費新作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8142億元,同比下降0.2%。其中,4月份社零額下降11.1%。
束玨婷表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和網上零售保持增長。4月當月社零總額同比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的沖擊。
“總的看,這種沖擊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我國消費韌性強、潛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消費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各項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消費有望延續恢復發展態勢。”束玨婷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疫情沖擊、推動消費持續恢復,由商務部等部門共同指導開展的“第四屆雙品網購節暨非洲好物網購節”于4月28日-5月12日成功舉辦。
束玨婷介紹,作為促消費的系列活動之一,本屆網購節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品牌引領消費時尚。網購節期間,參與品牌數量超過十萬個。一些“小而美”、新品牌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
二是健康、綠色、智能商品廣受青睞。如露營桌椅、營地車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50%,環保板材、智能床頭柜增長超過100%。
三是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可度高。網購節期間,160余種地理標志產品和各地特色農產品齊聚“數商興農”專區,帶動優質農產品加快擴大網絡銷售,廣東化橘紅、秭歸臍橙銷售額分別增長240%、99.5%。
四是“非洲好物”“買在金磚”表現不俗。商務部指導有關地方和企業通過大使直播、主播連線、開設國別銷售專欄等方式,有效助推非洲和金磚國家商品在華銷售。肯尼亞的紅茶、埃塞俄比亞的咖啡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409%和143.1%,來自金磚國家的巧克力、紅酒分別增長302.1%、283.8%。
五是各方聯動多措并舉促消費。在商務部等八家單位共同指導下,各地圍繞潮生活、夜經濟和新品牌等主題,組織了各具特色的配套活動。電商平臺積極聯動優秀品牌企業,推出新品首發預售、限時搶購等多種促銷方式,讓消費者買得實惠、買得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