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曉濤報道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能源藍皮書:中國能源發展前沿報告(2021)——“十三五”回顧與“十四五”展望》。
能源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表示,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通過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了兩種情境下的能源消費占比,結果表明,與無碳排放約束目標相比,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情景下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到2030年將下降至70%左右,清潔低碳能源消費占比要提高至24%;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到2060年將下降至31%,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將提高至64%左右。為此,“十四五”時期,能源部門要做好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排頭兵。
藍皮書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能源供需總體平衡,但局部地區仍存在季節性和階段性失衡情況。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要求來看,我國在電力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智能電網、先進核電、智慧礦山、煤炭清潔利用和新能源核心技術研發等重點領域仍存在薄弱環節,在氫能產業鏈關鍵技術和裝備、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現代煤化工(技術、裝備和催化劑)等方面需要加強技術攻關,解決短板問題。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強調,要注意積累好兩個經驗:一是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協調互補的經驗,即化石能源如何在非化石能源發展中增加靈活性,非化石能源如何在化石能源協調中增加穩定安全性;二是新能源發展與儲能技術相配合的高質量發展經驗,如何解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