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返回地球,“天鏈”架通平安橋。 李源龍 攝
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 題:“神十三”返回地球 “天鏈”架通平安橋
作者 王然 劉瑾 周永剛
4月16日,北京航天城迎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即將返回地球的好消息。8時30分許,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的任務大廳中,科技人員們正在密切關注著各分系統任務狀態,反復檢查運行情況,為飛船返回提供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服務。
大廳屏幕上顯示,飛船內的3位航天員嚴陣以待,他們時而調整身姿,時而與地面確認技術狀態,一切工作流暢順利、井然有序。
在軌6個月期間,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始終與地面保持著全天候清晰穩定的通信鏈路,這背后,是“天鏈”中繼衛星系統和“天路人”24小時不間斷的陪伴和守護。
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科技人員為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提供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服務。 李源龍 攝
總體崗位上,工程師鄭勇輝神情嚴肅,緊盯鏈路傳輸狀態。總體崗位是該中心各系統的牽頭崗位,不僅負責擬制各類技術實施方案,還有組織各系統進行聯試聯調等各項工作,是中心內部最熟悉任務狀態的崗位。
作為神舟十三號通信鏈路的型號負責人,鄭勇輝見證了中心廣大科技人員半年來的艱辛奮斗,他不禁感慨:“從發射入軌、出艙活動、天地通話到太空授課,這6個月間,我們不斷見證著神舟十三號乘組在太空刷新中國高度。”
“發動機點火!返回制動開始!”9時08分許,隨著大屏幕上閃出一道耀眼光芒,飛船的速度逐漸減緩,這意味著搭載著3位航天員的返回艙即將駛回地球家園。
“太空出差”六個月,刷新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時長的紀錄,也同樣給中繼衛星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
“面對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任務越來越密集、保障時間越來越長的實際,我們也一直在探尋能力提升的方法路子。”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個月來,他們持續開展“每周一題”活動,每周利用半天時間召集專家骨干,圍繞“如何提升衛星資源使用效益”等重難點問題開展研究討論。
據了解,目前“每周一題”活動已形成多項成果,正在該中心組織的模擬演練中驗證效果,后續將正式投入實際應用。“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中繼衛星系統也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該負責人如是說。
9時56分,返回艙平安降落在東風著陸場,大家激動地鼓起了掌,但隨即又將目光放到了天鏈二號01星的數據傳輸鏈路圖上。
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地面時,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任務大廳現場。 李源龍 攝
在著陸場搜救期間,天鏈二號01星再次發揮自身的雙天線優勢,建立與著陸場通信直升機的前返向鏈路,實現著陸現場與北京方向的跨場區通信。直升機飛行過程中,衛星根據直升機位置視情調整天線角度,確保畫面傳輸實時穩定可靠,大大提高了搜救回收的效率。
“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良好!”聽到熟悉的“感覺良好”,大廳內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6個月、180多天、4千多個小時……一切艱辛付出,都在此刻化成了心中的幸福感和榮譽感。”人群中,該中心總工程師單長勝難掩心中激動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