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4月8日,汕頭市正式印發《汕頭市助企紓困十三條》(以下簡稱《十三條》),聚焦當前企業反映強烈的用工難、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提出系列針對性措施,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大對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的紓困幫扶力度。
據了解,《十三條》涉及5個部分有13條紓困措施,不僅包括普惠性紓困扶持措施,還覆蓋工業制造、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多個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十三條》各項政策措施除有明確規定的時限以外,執行期為發布之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
中小企業是汕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創新和活力的源泉。在我市,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80%以上的創新主體和99%以上的經濟單位數量,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促進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國際國內復雜經濟形勢下,我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持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據統計,2021年,全市規上中小微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增速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長值0.2個百分點,展現出較強的經濟活力。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條》對于我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力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具有重要意義。預計可為市場主體退稅18.59億,撬動信貸資金12億,減負5000萬元左右。
《十三條》第一部分為支持企業降本增效。分別從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給予粵港跨境貨物作業點貨柜補助;對規模以上“三新兩特一大”工業企業新租用廠房給予補貼;對新開業(投產)規上工業、服務業和限上批零住餐單位給予獎勵等方面提出4條措施。一是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二是對受實施粵港陸路口岸跨境運輸定量配額管理規定影響,導致企業貨運方式由陸路運輸變更為海運、鐵路運輸的粵港跨境貨物作業點,給予40英尺貨柜每箱不超過5000元的補助、20英尺貨柜每箱不超過2500元的補助;單個粵港跨境貨物作業點企業最高補貼不超10萬元,專項補貼總額100萬元。三是對規模以上“三新兩特一大”工業企業,在我市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內新租用 1000平方米以上廠房且實際生產的,按實際租期給予每月20%的租金補貼,最高補貼3個月,單個企業補貼總額不超過20萬元。四是對2022年上半年新開業(投產)的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單位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每家給予5萬元獎勵。
《十三條》的第二部分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分別從設立“政銀擔”貸款合作項目給予企業補貼擔保費;推廣“政銀保”融資合作項目給予企業保費補貼;提高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政銀代償率等方面提出3條措施。其中,在加大市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支持力度方面,將政銀代償率(即政府分擔部分)由原10—20%提高至50%。第三部分為加強企業用工保障。分別從實施“就業服務專員助重點企業”活動;對畢業生給予就業補貼、對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給予社保補貼等方面提出2條措施。當中提出,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應屆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就業,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繳納6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給予就業者每人5000元補貼。而對招用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每月可按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給予社保補貼,最長補貼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