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4月11日電(柴燕菲 張煜歡)4月初,全國各地多點散發、局部暴發的新冠疫情,波及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其中,位于當地的華東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受到嚴峻挑戰,當地在外來貨車司機中,發現多例陽性感染者。作為杭州最大“菜籃子”,該中心承擔著杭州市75%的農產品供應量,如何實現防疫情與保供應的雙贏?
10日,中新網記者前往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探訪看到,該中心內的糧油、蔬菜、肉類三大專業市場已正常有序營業,市場內蔬菜品類齊全、價格穩定。而其用“不斷供”減少疫情對杭州民眾影響的背后,余杭以閉環思維創新多項管理舉措起到了關鍵作用。
良渚蔬菜市場內的工作人員。 臧辰庚 攝
“3+3”舉措守好市場“小門”
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匯集了肉類、果品、蔬菜等9大專業市場和1個貨運市場,不僅是名副其實的杭州“菜籃子”和“米袋子”,還輻射浙江省及長三角地區。
該中心的園區管理涉及市場交易、場外交易整治、車輛管理,人員管控等多方面,可謂是防疫保供中的重中之重。
在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蔬菜市場門口,記者看到,一輛輛貨車在經過查驗后有序駛入市場。走進市場,一個個裝滿蔬菜的泡沫箱如往常一樣齊整地堆滿了倉庫。一位商戶正在貨車上卸貨,顆顆鮮翠欲滴的蔬菜將在數小時后出現在杭州市民的餐桌。
余杭區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杭川介紹,目前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內的糧油、蔬菜、肉類三大專業市場已正常有序營業。為守好市場“小門”,該局通過“一市場一專班+巡查督導”方式,對進入園區的所有人員進行全管控,重點是落實“3+3”舉措。
貨車接駁中心內貨車接受消殺。 臧辰庚 攝
“前一個‘3’即測溫、掃碼、戴口罩,我們在此基礎上又規定了新的‘3’,即查驗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查驗行程碼,看有無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查驗本人身份證,防止司機換手機,保證人證相符。”李杭川說。
疫情防控下的市場管理千頭萬緒。李杭川稱,管好門之外,市場監管部門還需管好人、貨、環境以及場所。
“我們要防止人傳人首先要摸清底數,管理人員、經營戶、從業人員等,全部要有管控名單。此外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落實應檢盡檢。”他介紹,該中心還對進口商品實行數字化管理,落實“三證一碼”,即核酸檢驗報告、海關檢驗檢疫證明、消殺證明,并一一進行賦碼,從而確保所有的貨物入鏈管理,做到來可溯去可追。
為守護好市場秩序,各專業市場內由市場監管部門規范交易秩序,優化裝貨、卸貨的流程;市場外,由執法人員進行24小時監管,重點打擊場外交易等。
在各專業市場,記者還看到,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公共區域開展消殺工作,市場管理方也在進行巡查,對場內人員核酸檢測情況、口罩佩戴情況、經營場所消殺情況等開展監督。
“人貨分離”創新接駁機制
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貨運物流的支撐。但一個現實是,該市已在外地貨車司機中檢測出多例陽性感染者,貨車成為杭州嚴防疫情輸入的關鍵。
為確保疫情防控全閉環管理的同時保障市場供應,余杭創新建立了貨車接駁機制,由多部門組成貨車接駁專項工作小組,設立貨車接駁中心(貨車防疫服務站),實現“人貨分離”式管控。
工作人員舉牌讓貨車司機掃碼。 王剛 攝
在余杭設立的貨車接駁中心,遠遠便可見外地貨車齊整排隊等候。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所在的良渚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沈一斌告訴記者,工作小組將接駁過程分解為卡點查驗、入口登記、車輛消殺、駕駛員隔離、核酸檢測等13個環節,針對不同環節設置崗位,確保接駁體系24小時高效運轉。
“貨車進入服務站后,我們立即對司機進行隔離并進行車輛消殺。駕駛室密閉半小時后,由市場安排本地接駁司機駕駛車輛進入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卸貨,卸貨完成后將空車重新駕駛至服務站,再由接運車引導原司機駕駛車輛至高速公路卡口、駛離杭州,確保全流程閉環管控。”貨車接駁中心相關負責人姚國明說。
據悉,結合疫情形勢變化,貨車接駁中心還對接駁貨車進行擴面管理,接駁范圍由疫情重點區域和中高風險地區擴大至全部進入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貨車,進一步確保管控無遺漏、無死角。截至目前當地已接駁貨車2313輛,有效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農副物流員工之家”外。 余杭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貨分離”管住司機的同時,還需通行證制度為貨車的暢通無阻保駕護航。當地對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實行通行證限量管理,在物流區域設置6個卡口,車輛需憑通行證入園。余杭區商務局也成立通行證辦理專項工作組,做好通行證發放。截至4月8日,累計為符合條件的相關采購企業辦理通行報備憑證1000余張。
“員工之家”穩住保供大后方
守好市場“小門”、創新接駁機制的同時,如何最大程度減少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內人員的外界感染風險,同樣是疫情之下實現保供不斷的關鍵。近期,余杭啟用“農副物流員工之家”,用點對點閉環管理予以“解答”。
據了解,受疫情影響,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周邊不少村社已納入防范區管理,人員進出不便,也可能衍生疫情風險。為此,良渚街道迅速啟動由舊廠房宿舍改造而成的“農副物流員工之家”,面向經營戶、工作人員、工人等,一次性提供377個房間,減少其外界感染風險,為保供應打造堅實“大后方”。
7日晚,第一批40多位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經營戶、裝卸工和幫工已搬進了“農副物流員工之家”。
“這里生活用品齊全,熱水和WiFi都有,24小時供應。大家都是一人一個房間,減少與外界的接觸。”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裝配工作人員王曉斌說。
“農副物流員工之家”房間內。 余杭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沈一斌介紹,“農副物流員工之家”入住人員每天早上在樓下集合,清點完人數后統一坐車前往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他們于21時集中坐車返回“農副物流員工之家”。上述時段內,員工不能離開市場。
近期,當地還將完善500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設施,包括健身房、休閑吧等,讓員工們能夠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通過環環相扣的多舉措發力,杭州最大“菜籃子”實現了防疫情與保供應的雙贏。當前,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日供應量1500余噸,肉類日供應量5000余頭,糧食日供應量2500余噸。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劉穎表示,余杭將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市場保供,在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的前提下,加強供需銜接,優化產銷對接,進一步完善保供和配送體系,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城市供應充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