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筆者在英山縣石頭咀鎮周家畈村的藥材產業園里看到,黃精肥碩、厚樸茁壯、蒼術蔥蘢,呈現一片興旺的景象。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華林介紹,整個產業園規模達380畝,總效益逾1000萬元。
除藥材產業園外,周家畈村還有100多畝茶葉產業園、200畝桑葉產業園,這些產業園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始終走融合之路,形成多元經營、一業多收的提升態勢,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喜人。因此,該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樣板。
帶來周家畈走在鄉村振興新征程前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激活歷史底蘊,攪動過去的紅色積淀,點燃“紅色動能”,推動黨建、治理、產業等各方面高質量發展。該村與餅子鋪村交界處的船形山地帶,在抗日戰爭中,曾打敗來犯的日軍,留下一段紅色故事,如今這里建起烈士陵園,打造為黨史學習基地以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迸發強大的感染力、輻射力、引領力。
在英山縣,像周家畈村這樣,過去有紅色故事、現在有美麗新貌的村莊,不在少數。其以“紅色”為引擎、“綠色”為依托,堅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文化傳承的發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建設了一大批美麗鄉村,使之樹立為基層黨建的示范、鄉村治理的標桿、鄉村振興的樣板。
該縣金家鋪鎮楊家河村金上灣,在革命戰爭年代是“金鋪區委”的駐地,這里通過深度發掘、大力激活,讓歷史與現今、紅色與綠色實現有機統一,無論村容村貌,還是增收產業都大幅度改變和提升。170畝黃花菜、60畝大棚蔬菜、50畝葡萄、50畝車厘子、50畝楊梅,既扮靚村莊,又富裕村民。
英山縣讓紅色美麗鄉村,有光榮的昨天、燦爛的今天和錦繡的明天,點燃“紅色動能”,把“紅色”凝聚成鄉村振興的新增長點,使其更加紅起來、美起來、火起來。本報訊 (廖亮 余志敏 劉楊 郭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