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3月27日電(記者林凡詩)27日上午,“3·21”東航航班飛行事故現場搜救人員發現失事飛機的飛行數據記錄器(第二部黑匣子)。至此,失事飛機兩部黑匣子均已找到。圍繞第二部黑匣子搜尋過程及后續譯碼工作,有關專家進行了解答。
第二部黑匣子是如何找到的?
現場消防救援人員介紹,27日上午9時20分許,在核心區撞擊點東偏南5度、距離撞擊點約40米的位置,當他們挖掘至地表往下約1.5米深處時,在翻開一塊樹根后發現一個被泥土包裹、只露出了一點橙色的圓柱形金屬罐體,經對該金屬罐體表面塵土進行吹掃清理,露出了清晰的英文標識。消防救援人員將該物體交由民航專家反復辨認,確認為失事飛機的第二部黑匣子。
這部黑匣子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朱濤介紹,技術調查組根據近幾天現場勘查結果反復論證,更加精準地確定了飛行數據記錄器(第二部黑匣子)的重點搜尋區域。搜救組根據相關建議對現場工作方案進行了調整,對核心區挖掘點進行了分級,根據優先級調度資源,提升搜尋效率,并在增加挖掘現場施工與勘察力量的同時,增加單日工作時長,開展夜間搜尋作業。
廣西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鄭西說,27日清晨,他們派出338名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現場開展搜索,其中160人深入核心區搜索。“為提高搜尋效率,我們采取與民航專家協同作業的方式,按照5名消防救援人員配1名民航專家的模式,圍繞重點區域劃分網格,多組同步實施作業。”
這是被發現的第二部黑匣子(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飛行數據記錄器譯碼有什么用?
鄭西介紹,經檢查,飛行數據記錄器其他部分損毀嚴重,數據存儲單元外觀較為完好。目前,該記錄器已送往北京專業實驗室進行譯碼工作。
飛行數據記錄器中的數據,能夠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真實、客觀的證據,后期,調查人員需要把兩部記錄器的數據,以及現場勘查的證據、空管雷達數據、機組和空管單位的陸空通話、飛機與地面的數據鏈傳輸信息、證人訪談等信息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才能更加客觀準確地分析事故的原因。
27日,記者在事故核心現場看到,工作人員依舊在繼續進行搜尋取證工作。民航局事故調查中心主任毛延峰說,現場調查工作結束后,調查組將綜合前期調查中獲取的所有信息和數據,結合實驗驗證結論,進行充分分析和研判,揭示事故發生的原因。
飛機上的兩部黑匣子有啥不同?
毛延峰介紹,飛機一般裝有兩部黑匣子,分別為飛行數據記錄器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失事飛機的兩個記錄器外表面都是橘黃色,顏色非常醒目,便于搜尋發現,且具有可以抵抗高過載沖擊撞擊、耐高溫、耐海水浸泡等特性,不易損毀,可以在事故發生后幫助分析飛機狀態、機組操作情況以及在駕駛艙面臨的狀況。
飛行數據記錄器安裝在客艙尾部,記錄時長25小時左右,記錄參數約1000個左右,它記錄飛機的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滾轉角、垂直速度等重要參數,在發動機啟動時開始記錄,發動機停車后終止記錄。
此前發現的第一部黑匣子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一般安裝在貨艙尾部,可以記錄四個通道聲音,分別為機長通道、副駕駛通道、備用通道、環境通道聲音,記錄時長兩到三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