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圍繞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目標,國家在數字產業、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加大賦能環保產業發展,其中,關于“推動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示范應用”的政策措施實施,進一步為環保產業數字化轉型,為環保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與市場發展保障。
據悉,2021年度河南省首版次軟件認定結果公布,18項獲認定軟件中,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V8.0軟件作為當批唯一入選的污水處理科技產品,受到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定。
據《河南省首版次軟件產品認定辦法(試行)》,首版次軟件產品是指企業自主開發或者合作開發,功能或性能有較大突破,在該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優勢或填補市場空白、打破市場壟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尚未取得重大市場業績,在市場首次銷售的同產品名稱、同一版本號的軟件產品。
據評審資料顯示,“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V8.0”是高新技術企業威泰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泰普科技)重點研發的污水處理數字管控科技產品,該平臺產品對標分散式污水處理智慧管控市場難點,通過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監測、分析、整合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控制、運維、數據分析、數據展示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進而實現集中化智慧管控目標。
實際上,在2021年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上,就有環保相關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近年來環保技術革新不斷,但受制于市場應用成本因素,一些分散式污水處理運維方對新型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始終持觀望態度,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保科技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也造成了污水處理操控耗費人力物力、管控精準效率弱、運維滯后、無數據管理等諸多不利結果持續存在的現象。在鄉村振興、生態中國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力量尋求分散式污水處理降本增效已成為當前一個階段的重要環保課題。
威泰普科技負責人、“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研發課題領頭人陳保光先生表示,作為一名擁有10余年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經驗的環保人,其深歷傳統污水處理運管之“苦”。為解決分散式傳統污水處理管理痛點,懷揣“讓污水處理更簡單”的初心使命,他早期不斷實施智能化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迭代,但結果卻收效甚微。綜合分析與走訪研判發現,要解決分散式污水處理降本增效目標,惟有深入底層技術領域,瞄準污水處理智能管控技術,為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群植入“智慧大腦”,方可從根本上解決分散式污水處理運維及管控難題。于是,自2013年起,他聚焦污水處理智能運維系統軟硬件的研發,遍訪專家學者,組建智能污控數字化研發團隊,歷時6年成功研發出第一代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及配套管控硬件。經客戶試用反饋,其一代技術在分散式污水處理控制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污水處理控制技術,但仍有很多操控需求和成本優化問題存在。效果證明方向,問題即是機遇。2019年以來,他頻繁拜訪請教跨領域權威專家,多點搭建校企研發橋梁,不斷壯大分散式污水處理智能管控技術研發力量,久經技術深入與突破,終于2021年迭代研發出融合“控——管——司”為一體的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V8.0。
2022年,融合13項專利及7項軟件著作知識產權的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V8.0,被河南省科技廳認定為科學技術成果并頒牌。
市場應用效果是衡量創新科技的重要指標,威泰普科技負責人披露,截至目前,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技術已分批應用至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運維、分散式污水處理綜合服務商運維等領域。平臺應用證實,相較傳統意義上的自動化污水處理控制技術,司水云官污水處理智能控制云平臺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多方位實現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環節實時映射與決策管控,在污水處理流程管控的準確性、及時性、智能性等方面發揮出現實優勢。
日前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組織召開的首版次軟件政策座談會明確指出,“好軟件是用出來的”。在科技創新與美麗中國的雙重政策背景下,在數字中國的政策推進中,不斷涌現的環保科技創新技術應用成效幾何,生態環境的變化之中定有答案。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