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呂雙建、王甜、記者范紀安報道 近年來,焦作市中站區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能級文旅、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構建鄉村旅游新格局。
從“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中站區依托山區生態資源、紅色文化優勢、歷史文化底蘊和煤文化根基等資源優勢,創新探索實施產城融合、文旅融合、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讓生態“活起來”、文化“美起來”、產業“強起來”、旅游“旺起來”,實現了文旅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大局同頻共振,為建設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響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新焦作注入新動能。
瑞豐路
周窯十八坊
西大井
產城融合,新模式力促功能提升。以全域旅游創建為契機,打造高能級文旅,創新產城融合模式,提升城市功能。項目推動產城融合。總投資500億元的中鐵太行國際生態城項目落戶中站,推動文旅融合加速跑。其中,北部山區主動融入南太行康養產業帶,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引進了100億元和生國際康養城、15億元南太行龍翔山居民宿集群項目和10億元龍翔山旅游區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文旅康養產業,讓民宿“牽手”鄉村;南部在都市農業文旅項目上破題開局,以南部府城村為中心,高規格打造以“‘農’情府城村,‘鄉’往大自然”為主題的焦作都市農業園,促動了中站鄉村旅游業的深度體驗式發展,構建了“北文旅康養、南都市農業”的鄉村旅游新格局。匯聚各方力量支持。構建覆蓋區、街道、村三級的全域旅游管理、多職能部門聯動體系,保障工作對接流暢,充分發揮市場指導和行業規范作用,在專項基金設置、點狀供地探索、融資渠道拓寬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結合城鄉一體化機制和城鄉排水供水治理一體化工作,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7條城市主次干道、92條背街小巷、87條村居道路完成改造,建設了51.1公里的“四好農村路”。對黑臭水體進行綜合治理,實施綠化家園行動,不斷完善綠色生態體系,改善城鄉基礎設施、農村民風村貌,保障旅游交通暢達。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河南省圖書館周窯鄉村分館、河南省美術館栗井鄉村分館項目建設,打造河南省公共文化創意創新實驗室精品;科學謀劃體育主題公園項目建設,將全民健身、體育競技、休閑體育融為一體,促進文體旅產業融合、“抱團取暖”尋求新的突破。創新管理發展模式。創新“政府+農戶+合作社+企業”多方合作新模式,統籌做好項目謀劃,加強產業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共建共享,走出一條高質量抱團發展的新模式。
文旅融合,新業態構建產業格局。以高能級文旅帶動融合創新,培育新業態,實現產業共振。以文促旅,提升文化新內涵。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立足焦作“西柏坡”十二會村太行第四專區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舊址,聯合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地雷戰原型”趙莊村、太行八英紀念館等“紅色名片”,串點成線,串珠成鏈,推出經典的紅色研學路線。提升文化旅游內涵,利用廢舊礦車輪、齒輪、鏈條等工業元素打造以煤炭工業為主題工業遺產保護與更新類型的文化旅游新地標西大井1919文旅園區,成為市民網紅打卡、婚紗攝影地,吸引大批商家入駐,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近三年,共接納參觀團隊1.5萬余個,游客122.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上千萬,被評為焦作市首批紅色資源旅游訪問示范點。以旅彰文,激發傳承新動力。依托南部農村都市農業,打造生態農場、觀光休閑等特色旅游新亮點,以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省級文化產業特色村北朱村為中心,圍繞府城遺址,將歷史遺跡、風土民俗等文化資源與觀光農業、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深度融合,激發文化傳承動力,先后舉辦國潮啤酒節、電音節、冰雪小鎮,承辦“焦作市第三屆農民豐收節”、十二會“冬至餃子宴”,開展“非遺進景區”等多形式節慶活動,將農耕文化、非遺文化、鄉土民情等內容融合,讓游客在參與體驗中感受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和文化底蘊。融合創新,培育文旅新業態。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研學旅游、休閑旅游、康養旅游等新業態。十二會在擴大小米、核桃、連翹和蒲公英茶、野菜等綠色山貨產品產量的前提下,積極鼓勵村民返鄉發展農家樂(民宿)經濟;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研發了煤精、炭雕、泥塑等展現礦工風采、體現煤文化的紅色文創產品,創編了《焦作煤礦大罷工》《工人夜校》《礦嫂送溫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劇,以文藝表演、情景布展的形式,使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真實場景,引起游客共鳴。
農旅融合,新經濟賦能鄉村振興。以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十大戰略為指引、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為主線,積極探索“鄉村旅游+民宿”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之路,開啟中國“北方民宿之都”發展新篇章。構建鄉村旅游新格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引進河南宿描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元的南太行龍翔山居民宿集群項目,打造民宿集群、溫泉康養、藝術聚落、自然教育、綜合游樂5大板塊。涵蓋周窯、栗井、十二會、趙莊4個行政村,加快構建“北文旅康養、南都市農業”鄉村振興新格局,實現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鄉村旅游新經濟。明確“鄉村旅游+民宿”產業發展,積極促成河南宿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與中旅銀行達成1000萬貸款協議,并為其爭取災后重建資金176萬元,有效推進項目實施,初步實現了從“共建”到“共贏”。同時,投資800萬改善電力、道路、供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高質量建設鄉村旅游項目筑牢了堅實的基礎;一個月內完成土地房屋流轉和相關手續辦理,幫助企業進行貸款,為項目發展引來資金活水,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周窯十八坊”已于去年10月份完成主體建設并開始運營,成為焦作市唯一一家當年開工、實施并開園的民宿項目。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盤活周窯村舊民居,設計改造成外觀精美、獨具匠心、融合鄉村元素的精品民宿,為游客提供具有鄉土氣息和煙火味的入住體驗。通過整合農產品、采摘園、特色餐飲、非遺民俗等優勢資源,采用“公司+村集體+農戶”經營模式,打造農旅融合示范點,實現日平均接待游客300人,周末人數可達2000人。農旅融合撬動經濟收入,村集體經濟增加收益30萬元,解決周邊30余戶村民就業問題,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拓展。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焦作市中站區正乘著“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的東風,自覺躬身入局、主動擔當作為,練就真本領、錘煉硬作風,以敢為人先的闖勁、勇于攻堅的拼勁、只爭朝夕的干勁,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