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以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影響,中小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經營困難加劇趨勢明顯。如何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減負紓困”也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事實上,去年一整年,“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幫助中小企業激發活力”都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僅相關政策就多達77項,其中國家層面出臺了25項政策,省級層面出臺了52個系列政策舉措。在政策、產業和中小企業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19.9%和25.6%,兩年平均增長了9.9%和16.8%。
在各項助企紓困實踐中,“降本增效”是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取得的成果也尤為顯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去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并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稅費”,大大減輕了中小企業負擔。
政策“有形的手”之外,眾多大型企業在發揮著市場的“無形力量”,從中小企業的實際業務需求出發,通過資源共享、數字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在“減負紓困”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以京東集團為例,在全國各地,京東企業業務以城市為單位,聯合當地政府機構、商協會、SaaS服務商、品牌廠商打造“一城一策”城市專項服務,推動當地中小企業“自我造血”。例如,在農業大省湖北,雖然三峽蜜橘、麻城福白菊、潛江龍蝦等特色農副產品久負盛名,但當地產業帶中小企業仍長期面臨著銷路不暢的問題,京東城市專項服務全面融入當地鄉村振興戰略,通過京東建立直連全國消費市場的線上渠道,助力打造“湖北農業”新名片;在“中國鞋城”莆田,4000多家中小企業深耕鞋類市場,卻缺乏高知名度的本地品牌,京東將自身在產業帶品牌化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所擁有的優質消費群體,開放給當地制鞋企業,助力莆田中小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截至目前,京東城市專項服務已覆蓋全國28個中小企業高濃度城市,超過120萬家中小企業從中受益。
在幫助中小企業“拓銷路”基礎上,京東企業業務聚焦企業成本控制的核心環節——采購,通過將采購全流程數字化,幫助中小企業“降成本”。京東企業業務打造的“快采購、輕管理、一站式”數字化采購服務平臺,深度構建包括賬號協同、智能選品、智能結算、發票管理等在內的十大核心采購服務能力,將事前的預算申請、需求收集,事中的選品、議價、簽約、支付、開票,事后的報銷、對賬、報稅等環節的數據打通,幫助企業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也提案建議,制定相應補貼政策,聯動數字化采購平臺,采取政府+平臺補貼的方式,為中小企業發放電子采購券,在緩解中小企業壓力。同時,培育和發展一批服務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采購平臺,并提供數字化經營的分析工具,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采購數據進行生產經營決策,降本增效。
來源: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