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月15日,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狀況再次受到消費者關注。
記者日前從多個口岸獲悉,海關部門積極開展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法定檢驗以外的進出口商品、兒童用品等專項風險監測,強化重點商品檢驗監管,開展進口醫美產品專項整治,監管覆蓋各領域渠道進口消費品,全力保障質量安全。
踏著春日的腳步,進口商家上市了很多新款春裝。近日,北京亦莊海關在對一家零售百貨進口的15票服裝進行抽樣檢測時發現,其中有4票休閑類服裝不合格。
海關抽檢服裝時,甲醛含量、PH值、偶氮、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異味等都是重點檢測項目。今年以來,北京海關已檢出17批次不合格進口服裝,共584件,貨值約1.5萬美元,主要包括T恤衫、內衣等。
“這些服裝在耐汗漬色牢度、耐磨擦色牢度、纖維含量、標簽標識等方面存在問題,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相關規定。”負責此項工作的北京海關商品檢驗處消費品檢驗科副科長張瀟介紹說,色牢度通俗理解即衣服顏色的牢固程度,是衡量服裝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影響穿著效果及人體健康。色牢度不達標的產品在穿著或洗滌過程中容易褪色,不僅影響美觀,而且脫落染料中的重金屬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嚴重時會引起皮膚瘙癢、紅斑、丘疹等,對人體造成傷害。
為嚴把進口服裝質量安全關,保障中國消費者合法權益,北京海關提醒各服裝進口商和代理商應該嚴格落實好企業主體責任,進口服裝須符合中國標準。
針對跨境電商“海淘”“網購”熱潮,去年以來,深圳海關構建以質量安全風險管理為主線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持續加強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檢驗監管,特別組織對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開展風險監測。2021年,該關共抽查樣品277批,包括紡織用品、食品接觸產品、家電、嬰童用品和音視頻設備等,檢出90批不符合我國標準要求,其中53批涉及安全項目不合格。主要風險項目包括紡織用品的繩帶、小附件拉力等,兒童口罩的顆粒過濾效率、斷裂強力,小家電的防觸電保護、插頭插座等。
家用電器是進口消費品中的重要品類,特別是各類外觀和功能新穎的進口小電器備受青睞。2021年,深圳海關共檢出176批不合格家電產品,主要涉及CCC認證證書、電源插頭制式不合格、溫升異常、電氣安全結構不合格等。消費者選購家用電器時要重點查看CCC認證標識、能效標識等,關注產品的警示說明及使用條件等。
“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標志及說明一般不使用中文,消費者購買或使用前建議通過銷售頁面了解,避免因使用不當造成傷害;同時還要關注重點項目,如嬰童服裝應選擇淺色無繩帶的,并檢查紐扣、裝飾性附件等是否牢固,家電應關注工作電壓及插頭制式;關注售后保障,建議了解平臺的售后條款,避免不必要損失。”深圳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青島海關按照國家部署開展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強化風險布控、嚴格現場查驗、加強聯合執法等措施,加大進口醫療美容產品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2021年以來,青島海關累計查發進口醫療美容產品違法案件17起,涉案貨值1350余萬元。先后查獲并退運非法進口“三無”美容儀22臺,未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無中文標簽、無中文說明的不合格隱形眼鏡80余萬片,查獲走私進口肉毒素針劑、玻尿酸針劑6萬余件,無影醫用頭燈100臺。
針對檢出的不合格進口商品,海關部門全部實施下架、退運、銷毀等處置措施,并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繼續發揮進出口商品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體系作用,立足消費品安全,強化精準防控,嚴控產品風險,促進優質消費品擴大進口,切實維護我國消費者權益。(本報記者 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