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2%、51.6%和51.2%,持續位于擴張區間,高于上月0.1、0.5和0.2個百分點,表明我國經濟總體繼續保持恢復發展態勢,景氣水平穩中有升。
今年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穩定在50%以上,顯示經濟保持穩定運行。圖為技術工人在組裝車間組裝汽車。(圖片由CNSPHOTO提供)
制造業景氣水平回升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2月,企業節后復工復產形勢良好,制造業PMI繼續在擴張區間平穩運行,需求改善,預期向好,景氣水平略有回升。
首先,供需兩端均有所擴張。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放緩,生產指數為50.4%,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0.7%,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表明節后制造業市場需求釋放有所加快。
從行業情況看,醫藥、專用設備、汽車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4.0%,行業發展較快;但非金屬礦物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低于46.0%,行業供需偏弱。
其次,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3.1%和51.4%,高于上月1.2和1.1個百分點,自2020年3月以來持續位于擴張區間,新動能繼續發力。消費品行業PMI為51.8%,高于上月1.6個百分點,假日消費帶動作用明顯。高耗能行業PMI為48.3%,低于上月1.4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景氣水平低位運行。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預期繼續回暖。春節過后,制造業生產活動逐步恢復常態,近期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企業市場預期進一步提升,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7%,高于上月1.2個百分點,升至近期高點。從行業情況看,調查的21個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位于景氣區間,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連續兩個月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相關行業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較強。
大、中型企業景氣水平有所上升。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8%和51.4%,高于上月0.2和0.9個百分點,景氣水平均有所上升。小型企業PMI為45.1%,低于上月0.9個百分點,景氣水平低位回落,小型企業節后復工復產相對滯后,生產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仍需推進紓困政策落實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日前表示,2021年中國制造業總量達到了31.4萬億元,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工業經濟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企穩回升的態勢,總體運行平穩,提振工業經濟取得階段性成效。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2020年提高6.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6.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總量達到了31.4萬億元,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
與此同時,肖亞慶還提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供給體系的質量亟待提高,存在不少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風險等有關問題。特別是當前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性,國內發展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國家統計局表示,雖然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升,但企業生產經營中仍存在諸多突出問題,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勞動力成本高、資金緊張問題的企業比重分別為60.2%、36.3%和32.0%,均比上月有所增加。當前仍需推進助企紓困等政策落實,為制造業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表示,2月,制造業市場需求整體回升,企業生產保持上升,多數行業增速回升,企業對后市預期較為樂觀。當前值得關注的是,基礎原材料價格較快上升加大了企業成本壓力,小型企業繼續下行,勞動力結構性供應不足問題趨升。
促進制造業能級躍升
在日前舉行的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天津市提出把產業鏈作為核心抓手,著力調結構、育動能、促轉型,制造業立市成效初步顯現。據悉,2021年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8.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于全市GDP1.6個百分點。今年,天津市工業經濟發展將力爭實現全年新打造100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累計建成5G基站5萬個;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增260家,力爭達800家;市級綠色工廠累計達到200家,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累計突破150家。
近日,《河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規劃明確主要目標為,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比重穩定提升,基本形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和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躍升,實現創新能力強、生產效率高、供給品質優、產業結構好、區域更協調、環境更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地(園區)和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掌握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涌現,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邁向更高層次,基本建成制造強省。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介紹,近年來工商銀行重點圍繞“制造強國”建設,積極推動解決制造業金融服務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采取了加大貸款支持力度,助力穩鏈固鏈,完善“信貸+非信貸”綜合服務體系等措施,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工商銀行也注意按照國家的戰略方針,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中小制造業企業的發展。2021年末“專精特新”企業授信客戶超過1.5萬戶,融資余額超過1000億元,增速超過18%。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速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十四五’規劃對此也做出有關部署。當前,各地將發展先進制造業擺在了突出位置,部分省份在‘十四五’相關規劃和文件中都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我們要準確把握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深刻內涵和主要特征,找準切入點,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整個制造業能級躍升。”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尹訓飛表示。(記者 李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