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區團購前置倉的代表企業,美股上市公司叮咚買菜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報告,2021年全年叮咚買菜總營收201.21億元,同比增長77.5%。另一邊,因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推廣快遞代收點的動作被叫停。
2020年,社區團購大火。隨著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相繼在美上市,業內逐漸形成店倉一體、前置倉、社區團購的幾大主流的商業模式,依托各家背后的資源,采用的模式各不相同,運營效率各有優劣。
前置倉是縮小規模、靠近消費者的倉配模式,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均使用這一模式。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叮咚買菜共擁有10個食品研發加工工廠,約60個城市分選中心和約1400個前置倉,前置倉面積達50萬平方米。
叮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火熱的預制菜是叮咚買菜最主要的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的預制菜銷售也占到整個商品交易總額的14.9%,得益于預制菜風口,最近13個交易日,叮咚股價上漲了近74%,總市值約17億美元。
2月15日,叮咚率先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2021年營收201.2億元,同比增長77.5%。毛利率為27.7%,相比上個季度環比提升9.5個百分點;第四季度叮咚買菜實現營收54.8億元,同比增長72%。值得注意的是,叮咚表示自己已經實現了區域(上海)規模性盈利,業內人士認為,按照這個趨勢,叮咚可以復制優勢到其他消費多元的經濟發達地區。
和以虧換量的互聯網企業一樣,叮咚仍然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凈虧損64.29億元,近三年的虧損已累計約115億元。每日優鮮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自2019年至2021年三季度,每日優鮮合計虧損約76億元。共同經歷美股上市、股價跳水、巨額虧損和行業洗牌后,扭虧為盈成為兩家公司共同的目標。
對于生鮮電商的未來,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生鮮市場需求規模、復購頻率以及未來成長空間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生鮮配送平臺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可能需要不斷完善與提升,當前賽道已經走過了最初的鋪市場與商業模式試驗期,需要不斷改進商業模式,同時推進行業整合與提升行業集約度以提升效率,促進實現最終盈利。(記者 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