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古法造紙(民間手工技藝)是省級非遺項目,素有“中國古法造紙活化石”的美稱。四會古法造紙主要分布在鄧村,鄧村為此被譽為“中國古法造紙第一村”。目前,鄧村年產“會紙”制品1500多噸,出口1000多噸,紙作坊700多間,紙品廠1100多間。
古法造紙研學基地、古法造紙非遺主題民宿開業儀式。麥瑞聰 供圖
史料記載,鄧村造紙歷史可追溯至南宋時期,當時大量中原人士南遷至此定居,同時帶來以竹造紙的技術。他們利用當地盛產竹子、水源豐富等有利條件,建起了灰池、作坊、曬場,沿襲蔡倫古法造紙生產竹紙。此技術世代相傳,延續至今數百年。
在研學基地和主題民宿開業儀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杜佐祥稱,非遺的魅力源于悠久歷史,非遺的生命力則在于傳承創新。通過建設研學基地、主題民宿,推動四會古法造紙融入現代生活,探索了一種新的模式,將讓非遺持續綻放新的光彩。
四會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焦亞邱表示,四會古法造紙非遺資源與民宿及旅游產業的有效對接,將進一步豐富當地民宿文化內涵,走出一條四會古法造紙“活態傳承”之路。
研學基地和主題民宿由“紙言紙語”團隊打造。該團隊負責人麥瑞聰表示,希望通過探索“非遺+工坊”“非遺+旅游”“非遺+民宿”“非遺+文創”等“非遺+”多元業態模式,讓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活力。(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