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地出讓金?
土地出讓金指的是:
1、政府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其他使用者,并按照規定收取一定費用,這個費用即為土地出讓金,也就是土地出讓的交易總額;
2、原通過行政劃撥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投資,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價款;
3、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門繳納的續期土地出讓價款。
目前土地出讓金作為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的主要來源,價格的高低要看土地市場的供求關系,并不是一直固定的。
土地出讓金按照什么標準收取?
土地出讓金按照以下標準收取:委托土地估價機構的按評估價的40%收取;成交價不低于基準地價的按成交價的40%收取,成交價低于基準地價的按全部地價的40%收取;劃撥土地按基準地價的40%收取。
土地出讓金收費標準是什么?
1、有實際成交價且不低于所在級別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按成交價不低于40%的標準計算出讓金,若成交價低于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則依照全部地價40%計算。
2、發生轉讓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時按基準地價平均標準的40%計算。
3、通過上上述方式計算的土地出讓金數額,如果有異議,可以由受讓人委托有資質的土地估價機構進行評估,按評估價的40%計算土地出讓金。
4、劃撥土地使用權成本價格占土地價格的最高比例不得高于60%,在以劃撥土地使用權價格計算出讓金時,需要將成本價格換算成市場土地價格,再按不低于40%的標準計算土地出讓金。
土地出讓金每平米多少錢?
因為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預算外收入的主要來源,各地土地市場的供求關系并不相同,所以每個地區的土地出讓金價格也不一樣,需要以當地的標準為準。
如果不知道當地的土地出讓金收取標準,也可以去當地的土管部門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