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什么意思?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本金)的比率。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額(稱為本金總額)中每個期間到期的利息金額與票面價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額的總利息取決于本金總額、利率、復利頻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時間長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錢所支付的代價,亦是放款人延遲其消費,借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計算。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量的關系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利率分類有哪些類型呢?
1、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單利和復利。
單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計算利息。
復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除了在原來本金上計算利息外,還要把本金所產生的利息重新計入本金、重復計算利息,俗稱"利滾利"。
2、根據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指沒有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單據上標明的利率。
實際利率是指已經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利率。
3、根據確定方式不同,分為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機構或銀行業協會按照協商辦法確定的利率,這種利率標準只適合于參加該協會的金融機構,對其他機構不具約束力,利率標準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市場利率是指根據市場資金借貸關系緊張程度所確定的利率。
4、根據國家政策意向不同,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優惠條件下的利率。
優惠利率是指對某些部門、行業、個人所制定的利率優惠政策。
5、根據銀行業務要求不同,分為存款利率、貸款利率。
6、根據與市場利率供求關系,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貸期內不作調整的利率。使用固定利率便于借貸雙方進行收益和成本的計算,但同時,不適用于在借貸期間利率會發生較大變動的情況,利率的變化會導致借貸的其中一方產生重大損失。
浮動利率是在借貸期內隨市場利率變動而調整的利率。使用浮動利率可以規避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但同時,不利于借貸雙方預估收益和成本。
7、根據利率之間的變動關系,分為基準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并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