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段時間,國內汽車市場遭受了一輪價格戰的洗禮,不少車企都希望通過降價來提升銷量,解決存在的庫存問題。4月3日,瑞銀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今年全球輕型汽車的產量將大大超過銷量,全球車企或將進入產能過剩的時代。
瑞銀預計,今年全球輕型汽車市場上將新增8580萬輛汽車,較去年增長4%,而銷量僅為8100萬輛,去年的銷量為7940萬輛。分析人士認為:“這樣一來,產量可能會較銷量高出6%,從而大幅推高庫存,這一數字甚至將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今年下半年的情況不如上半年明朗,但瑞銀預計,汽車制造商預測的被壓抑的需求不足以證明推出所有新車型是合理的。瑞銀表示:“鑒于樂觀的生產計劃,我們認為產量過剩的風險很高,因此定價壓力也越來越大。”
雖然瑞銀對全球汽車市場產能過剩提出擔憂,但是其依舊看好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在1月12日的第二十三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上預測,2023年中國電動車產銷量將達到880萬臺,較去年增長35%。滲透率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年內達到約37%。
鞏旻表示,2022年電動車行業業績幾乎翻倍,背后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是轉入電動車領域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會對周邊的朋友、親戚產生示范效應,帶動更多的人進入市場。另一方面,目前各家車企及產業鏈相關企業持續在成本控制、技術創新、新產品發布等方面加力發展。鞏旻判斷,今年中國電動車滲透率將從去年的27%左右提升到37%左右,甚至還會有超預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