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有什么區別?
1、定義不同: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于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恐慌和危機。信貸危機是在次級信貸市場貸款的人,可以拿房價升高的這個機會來填補他的信貸,但是當中間的差價,所以信貸人出現了信貸危機。
2、基礎不同:信貸危機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時候,銀行可以借此獲得高額利息收入而不必擔心風險;次貸危機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導致。
3、危害不同:次貸危機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極大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強烈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系統性金融風險得以暴露。信貸危機對中國的經濟影響不大,對全球經濟有一定影響,股市由于美國本土銀行將次級貸款危險轉嫁給外國投資銀行,導致股市下滑,從而引起全球股市的動蕩。
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1、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
(1)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2)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3)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2、次貸危機爆發的影響
次貸危機從2007年8月全面爆發以來,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得以暴露。
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起源于美國的這次次貸危機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體系受到重大影響,危機沖擊實體經濟。中國也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
金融工具過度創新、信用評級機構利益扭曲、貨幣政策監管放松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美國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資、連續降息和直接干預等應對措施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由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金融調控政策必須順應經濟態勢,符合周期性波動規律;應在加強金融監管、健全風險防范機制的基礎上推進金融產品及其體系創新;應抓住有利時機,鼓勵海外資產并購,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分散海外資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