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一種什么茶?
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于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后,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嘆抹茶的詩篇,“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之詞。
抹茶和綠茶的區別是什么?
1 加工工藝不同 綠茶,是茶樹經過日照栽種后采收的茶葉,將茶葉以高溫翻炒的方式殺菁抑制發酵,經過揉捻茶葉幫助茶葉風味建立,之后干燥而成。因此綠茶的茶葉外表是皺而干,得經過熱水沖泡后,使茶葉舒展,讓茶湯釋出。 抹茶是綠茶樹栽種至采收前約 20 天 ~ 1 個月,將茶樹以遮罩遮擋住陽光后繼續生長。采收后以蒸製的方式處理茶葉,再經過溫風干燥后,去除粗的茶葉梗,保留完整葉片并以石臼低溫研磨的方式磨成粉。
2 口感不同 茶粉采用普通炒青綠茶,采用高壓氣流磨、球磨機、研磨機等碎機械粉碎。其次,形狀不同。茶粉主要成顆粒圓形;而抹茶成片狀。茶粉在口腔中有沙粒感,而抹茶呈現細膩、潤滑的感覺。
3 營養不同 從營養來說,一般茶葉中皆含有兒茶素、茶胺酸、維生素A、C、E、鉀以及鈣等,而抹茶因為以完整的茶葉片磨成,而製作過程溫度較綠茶低,能保留下的營養較多,如抹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 C 等物質較綠茶多。而像一般沖泡綠茶后,因為也不食用茶葉,因此實際攝取到的營養素也會少于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