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湖南革命舊址、紀念館、博物館等創新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打造“沉浸式”游覽體驗,推動紅色旅游景點“出圈”。
【資料圖】
地處湘西北邊陲的桑植縣,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當地持續挖掘紅色故事,不少曾經冷門的景點正逐步成為熱門打卡地。
來到位于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的賀龍故居和賀龍紀念館,一些年輕游客帶著“蓋章本”,在蓋章區收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物印章。
“95后”講解員袁巧說,“蓋章打卡”的玩法深受游客青睞。“大家不僅能在觀展時傾聽歷史回響,還可以收集印章,以另一種方式將文物‘帶回家’。”
袁巧介紹,為了豐富展陳內容,賀龍文物保護利用中心在國慶假期之前還隆重推出“賀龍元帥與體育專題陳列展”,帶領觀眾從體育的視角重溫崢嶸歲月。
在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巍然屹立。國慶假期,多個外地研學團隊來到這里,近距離學習長征歷史,感悟長征精神。
“為了滿足假期廣大觀眾參觀需求,我們增加了公益講解服務場次。”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副館長皮海玉介紹,紀念館創新運用聲、光、電等手段,再現長征之路,打造“沉浸式”體驗。
來到紅軍長征途中駐扎過的大型工礦區、享有“世界銻都”美譽的冷水江市錫礦山,經過持續的生態修復治理,曾經光禿禿的礦山再現生機。當地積極推動紅色旅游和生態旅游、工業旅游深度融合,持續提升游客體驗。
游客羅歡和家人來到錫礦山國家地質文化小鎮、錫礦山紅色教育基地等景點,感受“革命紅”和“生態綠”的交織。“在這里,我們在了解百年礦山的厚重歷史之余,還能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不虛此行!”羅歡說。
“紅色+工業+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正讓許多老礦區迸發新活力。
在位于郴州市蘇仙區許家洞鎮的七一一礦,這座“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勛鈾礦”搖身一變,成為集紅色教育、工業旅游、科學普及、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時光小鎮”。
七一一礦歷史文化街區管理所副所長郭奕嶸介紹,國慶期間,街區組織游客們參觀礦工業文化實踐教學基地、玩經典老游戲、嘗懷舊美食、齊唱紅色歌曲,日均接待游客超1萬人。
假期臨近尾聲,湖南各地紅色文旅熱潮依舊不減。在湘西十八洞村,游客們走進精準扶貧主題陳列館,感受波瀾壯闊的減貧篇章;在湘鄉市,當地依托東山書院等景點打造湖南農民運動考察之路等紅色旅游線路,假期游客接待人次創新高;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百年師范鑄魂育人的故事令無數游客動容……
從革命老區到現代都市,湖南各地正持續創新“紅色+”旅游業態,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火”起來。(記者張格、謝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