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固始縣徐集鎮郭洼村千畝連片高標準農田里,好幾臺插秧機一路歡歌來往穿梭,眾多村民分散在田間拔秧插秧,不一會兒功夫,眼前的大片空地便是滿目蔥綠。
“我今天投入2臺插秧機,還雇了20多名村民人工栽插,早晨不到6點,大家都已經開始干活了,到天黑能栽200多畝,我們合作社的2000畝水稻秧苗明天可以栽插完畢。”鴻潤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乃合說。
據了解,如今在徐集鎮,像胡乃合這樣的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有210多個。他們當中既有本鎮農民,也有其他鄉鎮甚至外省農民,都是有知識、懂管理、善經營的年輕人。這些“新農人”集中流轉了全鎮30%的耕地,成為當地現代農業的“主力軍”。
馬寨社區農民許國勝和趙崗村農民竹永季,在本鎮花集、古城等村流轉土地2700多畝。今夏1600畝小麥喜獲豐收,刨去土地租金、種子肥料等成本,凈獲利40多萬元。“我們從外地調來6臺插秧機,預計一個星期就可以完成麥茬秧栽插任務。”正在安排農機平整水田的許國勝笑著說。
“我鎮能有三成耕地集中流轉經營,甚至把外地種田能手吸引過來,主要得益于這里的土地全域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徐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夏志冉介紹說,2016年,固始縣實施全域土地整治,作為5個首批受益村之一,郭洼村打破村組界限,把原來溝壑縱橫的小田窄地,改造成塘深渠暢、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樹成行,具備了實施大型農機作業的現代化農業基礎。次年,來固始搞過收割機田間作業的安徽六安農民胡乃合,便聯合闞道輝、蘇金樂等5人來到這里,牽頭成立鴻潤種植專業合作社,從郭洼村流轉土地2000畝,規模種植優質水稻、小麥、油菜等作物,年收入100多萬元。胡乃合在這里一干就是8年,他的行動悄悄影響著當地人,全鎮農業種植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尤其是2022年以來,徐集鎮先后實施了3.6萬畝土地全域整治和2.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鎮實現“小田變大田”目標。鎮黨委政府積極宣傳推廣郭洼村土地流轉經驗,按照“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政策要求,結合實際、尊重民意、嚴格程序,完成土地整治的7個村,集中流轉土地1.2萬余畝。
“我們村聯系5個種田大戶集中流轉土地2658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56%,租金第一年每畝地600元,第二年起每畝570元,村民每畝地得500元,下余的是排澇費和管理費。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一邊領著土地租金,一邊出去務工經商或在家鄉從事二、三產業,農忙時還可到合作社幫忙,村集體每年也有10多萬元的收入。”吳廟村黨支部書記范國啟高興地說。
預計到今年秋季,隨著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全面完成,該鎮土地集中流轉面積可達到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0%,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郝昱瑋 李澤昌 馬曉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