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過敏性皮炎的癥狀
①藥疹。有些藥物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癢疼痛,有時還會伴隨低熱,皮疹消退后多無色素沉著,西藥過敏較為多見,如青黣素、磺胺類(如SMZ)、安乃近過敏。而中藥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為過敏原。
②接觸性皮炎。指皮膚接觸某種物質后,局部發生紅斑、水腫、癢痛感,嚴重者可有水泡、脫皮等現象出現,能使皮膚產生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首飾、表鏈、鏡架、涼鞋、化纖布料、外用藥、化學品、化妝品等。一旦發現有上述癥狀,立即尋找導致過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觸,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的人多屬于過敏人群。
③皮膚劃痕癥。皮膚瘙癢,用手抓后起一條條傷痕,嚴重時不劃,稍與硬物擠碰就會發病。
④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的表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皮疹最為常見。多發生在臉部、口周的紅斑、軀干部也較多見,瘙癢脫屑,并可有色素沉著。另有一種在食用野菜后,經日光照射皮膚可出現光感性皮炎,面頸手部呈現慢性浮腫,全身乏力、惡心、腹瀉、腹痛。
⑤海鮮過敏也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尤其是貝類)。筍、香菇、牛奶、番茄、大麥、野菜、水果、果仁、大豆、花生、巧克力等,但有時引起過敏的并非食物本身,而是消毒劑、防腐劑等。也有人發現同時服用青黣素、牛奶也會引起過敏反應。此時的病因應該是青黣素的可能性大。
⑥化妝品皮炎。由化妝品引起的皮膚炎癥,稱化妝品皮炎。化妝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有人經常使用某種化妝品,一旦停用或再次使用便會發生過敏反應;也有人在首次使用后面部即出現過敏反應;還有的是在使用后經過日光照曬而發生反應。
皮炎多發于盛夏酷暑季節,好發于暴露部位,如顏面、頸部、手臂、手背等。多在曬后數小時內出現,初為受曬皮膚紅腫、嚴重時可發生水疤,甚至大疤。患部灼熱疼痛或微癢,一般1—2天后漸愈,有脫屑或輕度色素沉著,嚴重者可有全身不適,發熱、惡心,心悸等全身疥狀,約1周左右才能恢復。
1、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質類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干燥脫屑、萎縮、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痤瘡、色素沉著異常、酒渣鼻樣皮炎、口周皮炎、光過敏、多毛、不易辯認的癬,魚鱗病樣變化等繼發癥狀等。
2、應用上述激素藥物后,原發病病情雖可得到迅速改善;一旦停藥,1—2日內,用藥部位皮膚發生顯著紅斑、丘疹、皸裂、脫屑、小膿瘡、瘙癢和觸痛等癥狀。當再用該藥,上述癥狀和體征會很快減退,如再停用,皮炎癥狀又迅速再次發作,而且逐漸加重,對激素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尤其以面部、外陰部多見。
3、局部有明顯自覺瘙癢或灼熱感。
4、皮疹好發于頸部、四肢伸側及腰氐部、國窩、外陰。
5、自覺劇癢,病程慢性,可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
6、常先有局部瘙癢,經反復搔抓摩擦后,局部出現粟粒狀綠豆大小的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皮色、淡紅或淡褐色,稍有光澤,以后皮疹數量增多且融合成片,成為典型的苔蘚樣皮損,皮損大小形態不一,四周可有少量散在的扁平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