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系是什么?
國際貨幣體系是指一種由以國際實體及機構建立和管理的、多種貨幣內外部幣值和匯率平衡的體系,這種體系是為了滿足國際貨幣交換需要所發展起來的,是國際金融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貨幣體系能夠穩定國際匯率和推動國際貿易流通,維護及發展國際經濟關系。它有利于國際投資、國際收付款、國際結算和促進經濟全球化。
它要求每個參與國都有一個健全的貨幣投資解決方案,這樣可以提高國外投資者對當地資產的認可度,使參與國能夠在不同市場間充分擁有跨境資本流動,以實現實際多邊貿易以及長期投資。
國際貨幣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維護金融穩定,能夠抑制國家之間的匯率變動,減少國際收支明顯的不平衡,擴大國際貿易,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國際金融安全性。
然而,國際貨幣體系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國際貨幣體系極度依賴中央銀行,政府間宏觀審慎措施之間可能存在跨期偏差,而跨國家的標準缺失也可能給國際貨幣體系帶來隱患和風險。
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容有哪些?
1.確定關鍵貨幣作為國際貨幣。
關鍵貨幣是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充當基礎性價值換算工具的貨幣,它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基本要素。因為一國對外收支不能使用本國貨幣,而必須使用各國普遍接受的貨幣即關鍵貨幣。
只有確定了關鍵貨幣,才能進而確定各國貨幣之間的兌換率匯率的調整以及國際儲備構成等。因此,確定關鍵貨幣,即確定貨幣由何種材料擔當、貨幣的質量及單位、該貨幣在貨幣體系內的地位,便構成了國際貨幣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2.確定各國貨幣的比價。
由于國際交往而產生國際支付的需要,貨幣在執行世界貨幣職能時,各國之間的貨幣—定要確定一個比價,也即匯率。圍繞匯率的確定,各國政府一般還規定:貨幣比價確定的依據,貨幣比價波動的界限,貨幣比價的調整,維持貨幣比價所采取的措施,對同一貨幣是否采取多元比價,等等。
3.貨幣的兌換性和對國際支付所采取的措施。
可兌換是指一國在對外支付上是否進行限制與管制。如果沒有各種限制或管制,該國貨幣即為全面可兌換貨幣,或自由兌換貨幣。有些國家對某些項的國外支付加以限制,對另外一些項目的支付則不加限制;有些國家則對國外一切項目的支付都加以限制。
各國政府一般還頒布金融法令,規定本國貨幣能否對外兌換和對外支付是否進行限制等。 4.國際結算的原則。 一國的對外債權債務,或者定期進行結算,并實行限制的雙邊結算;或者立即進行結算,并在國際結算中實行自由的多邊結算。
5.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
為保證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必須保持一定的國際儲備,保存一定數量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國際儲備資產,是構成國際貨幣體系的一項主要內容。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際儲備資產主要是黃金;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黃金和外匯儲備在國際儲備資產中起同等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時期,美元和黃金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當前,一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得的特別提款權(SDR)與黃金外匯并列,構成一國的國際儲備資產。
6.國際收支的調節。
世界各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發展是國際貨幣體系正常運轉的基礎。在有些情況下,一國的國際收支失衡,通過本國采取國內經濟政策或外匯政策就可以恢復平衡;在有些情況下就需要根據國際協定,通過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或通過各國政府協調政策,干預市場達到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間國際收支平衡的協調是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