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一刀切封控堵路就是懶政
自從疫情發生之后,多個地區處于封控堵路狀態,目的就是為了進行全面防疫,避免人員流動。但如今俠客島表示,一刀切封控堵路就是懶政,因為背后帶來很大麻煩問題。
而且在司機證碼齊全的情況下還是不能“貨暢其流”,說明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仍存在一刀切的懶政,把“防人”與“防病毒”混同為一。這樣做不僅影響到司機的收入,同時也會給經濟社會,帶來很大干擾。
尋求疫情防控與經濟運行的最大公約數,考驗的既是有沒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也是能不能實現“在雨中正常工作”的靈活。應要避免一刀切封控堵路,更要為市民、貨車司機著想。
如何正確防疫?
防疫是一把直尺,有了漏洞和不足,馬上就會被發現;加碼是一把曲尺,即便造成了不必要的社會代價,也鮮見問責的例子。一個是不容分說,一個是模糊不清,身在其中者如何“趨利避害”,答案并不難選。因此,打通物流堵點,需雙管齊下——
首先,要想讓“通行證”真正發揮效力,必須強化問責機制。你不讓我下高速,好,我可以舉報投訴你。這次會議提出,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建立舉報投訴機制,用好12328熱線,24小時專人值守,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把問責板子打到懶政的頭上,才有望打通物流的中梗阻。
其次,眼下各地發布的疫情防控要求不統一,交通管控信息發布也各行其是,需要把相關信息統合起來,聯合發布,打通信息壁壘。這樣,物流企業就可以做出針對性調整。事實上,一些物流企業已經開始動態調整運輸路線,包括采取接駁模式,讓貨物“進城”、司機不“進城”,降低物流受阻帶來的影響。而這種應對,是建立在信息統一透明基礎之上的。
尋求疫情防控與經濟運行的最大公約數,考驗的既是有沒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也是能不能實現“在雨中正常工作”的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