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的意義有哪些
美聯儲加息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降低通貨膨脹壓力:美聯儲通過加息來提高利率,減少貸款和消費,從而降低通質膨脹壓力。
控制經濟過快增長:美聯儲加息可以減緩經濟增長,防止經濟過快增長帶來的不穩定性。
穩定貨幣:美聯儲加息可以穩定貨幣價值,防止匯率波動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提高儲蓄利率:美聯儲加息可以提高儲蓄利率,鼓勵人們多儲蓄。
保護國有金融機構:美聯儲加息可以幫助國有金融機構在利率上獲得更高的收益,從而保護國有金融機構的利益。
美聯儲降息的意義有哪些
美聯儲降息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降低借貸成本:降息會使利率降低,進而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借貸意愿。
刺激經濟增長: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費和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控制通脹:美聯儲通過降息來控制通脹,避免物價上漲過快。
穩定貨幣市場:美聯儲降息可以穩定貨幣市場,防止匯率波動過大。
幫助金融機構:低利率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應對美國利率調整的政策建議
現階段中國央行已經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人民幣貶值,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美聯儲繼續采取緊縮政策的情況下,人民幣仍然承受相當大的壓力。為此,我們建議如下。
傳遞央行態度,穩定人民幣預期。扭轉人民幣匯率近期疲軟的局面,首要任務就是打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的預期,重新樹立人民幣堅挺的信心。首先,央行官員可以在不同渠道發言或發文,向市場傳遞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通過引導市場預期堅定投資者和廣大公眾的信心。其次,央行可以重啟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主要由“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組成。其中,前兩部分主要反映市場供求和一籃子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起到穩定匯率的作用。“逆周期因子”在2017年5月被首次引入,在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貶值壓力時使用。央行在適當時候正式重啟“逆周期因子”,將有助于恢復市場信心,穩定人民幣預期。
央行審慎實行貨幣政策,加強對外匯流動性管理。我國目前面臨國內疫情反復和人民幣匯率貶值雙重壓力,基準利率已處于低位。為防止資本外流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央行對進一步降息應持審慎態度。貨幣政策應以保持流動性總量適度、結構改善為主,采用多種措施相互配合,不宜過度釋放流動性。第一,作為資產市場價格標桿的利率政策應當審慎操作,可采用多次微調的方式提振國內經濟發展的信心,同時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刺激經濟增長。第二,采用多種措施增大外匯供給,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從2022年5月15日開始,央行將外匯存款儲備金率由9%下調至8%;9月15日,進一步將外匯存款儲備金率下調到6%,用以增大外匯市場的外匯供給。為了應對美國2015年加息政策,央行曾將外匯存款儲備金率統一調整為3%。從歷史操作來看,外匯存款儲備金率還有較大的下調空間。第三,加強宏觀審慎管理,避免匯率投機帶來匯率過度波動。央行從9月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這是央行為了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屢次在外匯市場出現波動時發揮購匯行為“調節器”作用。第四,加大在香港市場的央票發行規模,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10月下旬以來,境內外人民幣匯差一度接近600個基點,導致人民幣匯率下跌預期有所升溫。跨境匯差套利交易會令人民幣承受較大的下跌壓力,因此通過適當增發香港市場的央票可以收緊離岸人民幣,從而減緩人民幣下行壓力。
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跨境資本良性流動。當前形勢下我國需要兼顧匯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現階段對資本項目的開放應采取審慎的原則,加強對資本流入流出的管理。國際資本流動直接影響外匯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跨境資本良性流動,防止國際投機資本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無疑有利于穩定境內美元供給,保證外匯市場健康有序運行和人民幣匯率穩定。首先,可以適當上調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這有助于境外資金流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其次,通過對國際資本外流進行審慎管理,調控金融機構和實體部門跨境行為,從而間接影響外匯市場流動性供需,繼而影響匯率定價。例如,可以調低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系數,從而減少國際市場上的人民幣供給,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考慮到該業務較為小眾,目前大部分企業境外放款額度并未完全用足,額度的下調更多起到了釋放信號的意義,希望更好引導資金良性流動,實現跨境資本流動雙向平衡。
實施合理配套政策,推動國內經濟發展。人民幣能否繼續重新走強,不單純取決于美聯儲未來的利率政策,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經濟能否實現適度增長,保持經濟恢復在全球領先的優勢。近期人民幣貶值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持續下行壓力。應積極采取各種配套政策,強化國內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第一,實施合理的財政政策。在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形勢下,相應的支出壓力有所增長。財政政策未來應更注重發揮其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等領域的影響力,提升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控方面的精準性。第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研究推動出臺數字人民幣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配套政策,夯實數字人民幣發展的法治和監管基礎,發揮金融基礎設施作用,穩步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第三,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速化解過剩產能,鼓勵創業創新,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促進產業升級,保持國際貿易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