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又稱為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并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并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外匯儲備和外匯交易有什么關系?
有了外匯儲備,許多交易就會變得簡單,通過外匯儲備也可以突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但是,外匯儲備越多,就越需要辯證地看待外匯儲備的存在。
此外,外匯儲備和匯率市場平衡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根據匯率市場的具體情況,需要調整外匯儲備。我們知道外匯儲備的含義。如果我們學會看外匯儲備,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匯率市場的變化,以便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投資。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如國外有價證券,外國銀行支票、本票、外幣匯票等,國外政府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主要用于干預外匯市場,清償國際收支逆差,維持本國貨幣匯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樣化,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貨物、服務和其他支付的需要,確定儲備中各種貨幣的數量、各種貨幣資產和期限結構的比例;
3、在確定備貨貨幣資產的形式時,不僅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還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性;
4、密切關注備貨貨幣匯率的變化,不同貨幣及時或不定期調整儲備資產比例。
外匯儲備管理的三大原則
各國政府在管理和操作外匯儲備時,一般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則。
1、安全性
這意味著外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雄厚、聲譽良好的國家和銀行,并始終關注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商業趨勢。需要選擇風險低、幣值相對穩定的貨幣,密切關注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趨勢,及時調整貨幣結構,降低匯率和利率風險;我們還應該投資于更安全的信貸工具,如信譽較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
2、流動性
指保證外匯儲備可以隨時兌現用于支付,并以最低成本實現。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自己對一定時期內外匯收支的預測,合理安排投資期限組合,考慮應對突發事件。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強,其次是長期公債和中期國庫券。
3、收益性
在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趨勢的分析和預測,可以抓住市場機會,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增加儲備資產的價值。
然而,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不能同時實現。一般來說,高風險可以帶來高回報。利潤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安全性和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利潤低。所以各國在管理外匯儲備的時候,往往有自己的側重點。總的來說,要盡可能考慮這三個原則,采取投資組合的策略,降低風險,實行外匯儲備多元化管理,實現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