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無人駕駛產業迎來密集利好。國內首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8月1日起正式實施。重慶、武漢兩地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并向百度發放全國首批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業內認為,無人駕駛產業相關公司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產業扶持政策頻出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央先后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無人駕駛技術進步和商業化落地。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加速發展高級別自動駕駛。
今年8月3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做好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支持不同類型地圖面向自動駕駛應用多元化路徑探索。8月8日,交通運輸部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有消息稱,國內已開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里程超過5000公里,全國多個城市開放了自動駕駛的路測示范。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之外,已有包括重慶、長沙等40多個省市出臺有關自動駕駛的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從道路測試、載人測試、示范運營到無人化等多個階段開展積極探索。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應用和法規等方面仍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作為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的出臺并正式實施,可以說將整個行業發展向前推進了一步,標志著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正式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有機構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50%的汽車實現無人駕駛,全球無人駕駛4/5級的汽車將達到8000萬輛左右,到2030年中國無人車服務市場規模有望達1.3萬億元。這意味著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無人駕駛汽車又叫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是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依靠車載智能系統,借助智能駕駛儀來實現安全行駛。因此,汽車智能化就相當重要。
汽車智能化包括三個主要方向: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底盤。從單車價值量看,根據麥格納咨詢數據,決策層(自動駕駛芯片、域控制器)與感知層(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在自動駕駛產業鏈硬件中價值量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頗有布局,在數據云端和AI算法等智能駕駛的核心部分有解決方案。目前,華為為賽力斯提供智能座艙和電動化平臺,為極狐提供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8月8日晚,由華為、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阿維塔11正式發布。阿維塔是業內首個全系標配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車型。
記者注意到,公募等機構此前已重倉多只無人駕駛個股。對此,國金證券智能汽車團隊分析師樊志遠建議關注汽車電動智能化核心標的,看好單車價值量提升空間大、滲透率快速提升的方向。
天風證券認為,汽車智能化是未來發展趨勢,線控轉向系統是高階智能汽車的核心執行機構之一,未來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