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調查顯示,2022年4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的最高峰值,由此可見此波疫情對車市的影響之大。
疫情管控下,閉店時間一周以上的經銷商超六成
4月份,各地疫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多地防控政策升級,經銷商整體經營受到較大影響。從分指數情況看,4月經銷商庫存、市場需求、平均日銷量、從業人員、經營狀況指數均呈現環比下降態勢。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在調查的94個城市樣本中,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規定,有34個城市的經銷商有閉店現象。其中,閉店時間在一周以上的經銷商超過六成,上海地區經銷商尤為嚴重,基本處于全體靜默狀態。
根據新車交強險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市累計新車銷量達到73.67萬輛,位居全國第一。作為汽車銷售重地,基本國內主流車企均在此有經銷店或體驗店,整整1個月的集體“閉關”勢必會影響到國內經銷商整體經營。
從區域指數情況看,因上海、吉林等地疫情高位,北區、東區指數較高接近70%。北區指數為68.7%,東區指數為69.8%,西區指數為63.0%,南區指數為64.1%。
市場需求乏力,經銷商承壓加重
通常,3-4月是新車上市高峰期,然而受疫情影響,線下車展無法召開,新車上市節奏全盤調整。不少企業采取“云”上市或直播形式進行新品推廣,不過單靠線上營銷效果畢竟有限,這導致客流及成交下滑嚴重。不僅如此,因疫情管控,部分車企出現階段性停產、減產,外加物流運輸受限,新車交付節奏放緩,這導致部分訂單出現流失。
除了疫情外,油價高企,新能源及傳統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得終端消費需求減弱。到目前為止,成品油已經進行了8次調整,具體調整情況為“7漲1跌0擱淺”,妥妥的漲多跌少。考慮到用車成本,一些消費者將目光轉向了新能源車,卻不料早遇到新的打擊。受原材料漲價、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2022年春節以來,國內主流新能源車企紛紛發布漲價聲明,這導致部分消費者暫時擱淺購車計劃,等待降價信息。
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4月汽車銷量整體不容樂觀。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4月份全口徑狹義乘用車終端銷量為130萬輛左右,同比降幅25%左右。其中,合資品牌市場需求超預期萎縮,銷量下滑幅度較大導致庫存預警指數較高。
受銷量下滑,客流量下降等重擊,不少經銷商面臨盈利下滑、資金緊張的困境,甚至不得不降薪裁員,員工流失率較高。為緩解經銷商困境,車企紛紛出臺了幫扶措施,包括降低任務指標、調整考核事項、強化線上營銷支持、提供防疫相關補貼等,不過這也只能暫緩經銷商部分疼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中,不少經銷商反饋,希望各地政府也能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包括減稅降費和貼息支持、鼓勵汽車消費政策、提供購車補貼和減免購置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