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年雙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消息顯示,在柏林超級工廠3月22日舉行開業典禮并開始大量交付ModelY電動汽車之后,特斯拉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建設的超級工廠也將在4月7日舉行開業典禮。
2020年7月,特斯拉開始在得克薩斯州建設這一超級工廠。這是特斯拉在美國建設的第二座整車組裝工廠,也是其在美國興建的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整車工廠。
受益于先進的制造技術和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特斯拉在這一領域一騎絕塵,將一干同儕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據悉,得克薩斯州的超級工廠,是特斯拉確定建設的第四座超級工廠——另外三座分別是內華達州里諾超級工廠、上海超級工廠和柏林超級工廠。
當然,不僅僅是特斯拉——盡管其領先地位目前無人可以撼動,其他的汽車廠商也在不斷發力電動汽車市場。2022年,寶馬集團量產及試生產的純電動車型將達15款,覆蓋約90%的細分市場。而就在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舉行開業典禮的前一天,大眾汽車集團宣布了一項71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以加緊搶占北美的電動汽車市場。按照這項計劃,預計到2030年,大眾汽車集團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將有55%是電動汽車,其旗下的大眾、奧迪、保時捷、賓利和蘭博基尼等品牌將推出超過25款全新純電動汽車。
毫無疑問,對于全球汽車市場來說,電動汽車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亮點。
1汽車廠商雄心勃勃忙擴產
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賣出了將近100萬輛電動汽車,這一數字比2020年增長了近90%,那一年特斯拉突破了50萬輛的銷量大關。而更早的2019年,特斯拉總共交付了36.75萬輛電動汽車。
《華爾街日報》認為,特斯拉希望保持其作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的地位。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ReeveMusk)表示,希望2030年之后能實現每年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生產目標。目前,這家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世界各地建造工廠,并計劃能夠盡快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
目前,特斯拉在世界各地運營著大約16座不同規模的工廠,這些工廠要么生產汽車,要么為汽車生產零部件。馬斯克表示:“由于我們能夠提高產量并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所以我們將能夠向其他市場擴展,我們也將增加額外的產品。”
不僅僅是特斯拉,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急速擴容令眾多的汽車廠商無法忽視,紛紛加大投資,以盡可能地搶食這一巨大的蛋糕。
福特汽車公司表示,2022年將在全球電動汽車業務模塊投入超過50億美元,比去年翻一倍。在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上,福特汽車公司首先是發揮自身優勢,例如在美國,F-150已經在卡車銷量上領先業界超過45年;其次是打造最具標志性的品牌,例如野馬品牌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他們將進一步通過生產純電動汽車來擴大這一品牌的影響力;再者還需要繼續擴大規模,這將幫助福特汽車公司繼續擁有最具成本效益的產品;最后是繼續迭代商業模式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寶馬集團制定了到2025年底計劃累計交付2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目標。預計到2030年,寶馬集團將在全球累計交付約1000萬輛純電動汽車。
大眾汽車集團宣布了一項71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并將通過整合北美地區的內燃機(ICE)和電動汽車(EV)工廠,以及專注“本土化”戰略來實現在售汽車中55%是電動汽車這一目標。未來,大眾汽車集團將在墨西哥普埃布拉(Puebla)和錫勞(Silao)建造電池工廠,并對其組裝工廠進行改造,同時還將擴展其全球汽車平臺。
現代汽車集團宣布到2030年將推出17款純電動車型(其中現代汽車旗下11款、捷尼賽思旗下6款),包括6款SUV、3款轎車、1款輕型商用車和1款創新車型組成的電動汽車矩陣,并實現電動汽車年銷量達152萬輛的目標。今年,現代汽車集團的電動汽車專屬品牌艾尼氪(IONIQ)旗下的第二款純電動車型艾尼氪6將正式上市,艾尼氪7則將于2024年亮相。
2清潔能源加速轉型推力非凡
但僅僅在10年前,電動汽車的銷量還少得可憐;而在去年,全球汽車市場總銷量中電動汽車的比例已增長到近9%。
目前,全球汽車銷售的所有凈增長都來自電動汽車。2021年,電動汽車的銷量翻了一倍多,達到650萬輛。2012年,電動汽車全年的全球銷量約為13萬輛。而如今,13萬輛電動汽車只需要一周便會賣光。
進入2022年,電動汽車市場依然火爆。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60.3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87%,市場滲透率保持與去年同期一致的10%。其中,純電動汽車的占比約為2/3,其余為混合動力汽車。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單一市場,其1月銷量為37.2萬輛,同比增長115%,市場滲透率為17%,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1%;歐洲1月電動汽車銷量為15.6萬輛,同比增長39%,市場滲透率為19%,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8%。
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得益于全球對清潔能源的不斷追求。由于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污染,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改善空氣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燃油汽車以及電動汽車來說,使用電能驅動能源轉化效率較高,環保節能效果比較好。通過削峰填谷的充電模式,還能夠明顯提高電網的夜間負荷,進而提升煤炭以及其他資源的利用率。未來,隨著電力來源的日趨多樣化,電動汽車還能使用太陽能以及風能等可再生資源來發電,有效緩解全球的石油短缺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3月23日—2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能源署2022年部長級會議,已就加強能源安全、減少市場波動和加速全球清潔能源轉型的必要性發出了強烈信號。會后發布的相關公告顯示,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希望穩定全球能源市場,并最終結束對化石能源國家的嚴重依賴。而加速向清潔能源公平過渡的迫切需要仍然是重中之重,且必須加快轉型步伐。國際能源署成員國一致認同致力打造清潔能源的未來,從而創造數以百萬計的高薪工作崗位,減輕氣候變化的破壞性影響。
而電動汽車對于在全球實現碳零排放目標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各國政府持續推進碳排放目標,未來電動汽車行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10年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將顯著增長。在現有政策背景下,全球電動汽車存量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約1.45億輛。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全球電動汽車存量到2030年預計可達到2.3億輛。
此外,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市場接受度更高等優勢,也在持續不斷地刺激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升級。
●2016年,德國推出電動汽車補貼、減免稅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以刺激電動汽車的發展。按照規定,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將獲得4000歐元補貼,購買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可獲3000歐元補貼。補貼總額共計12億歐元。
●法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政府補貼政策,而且補貼金額在2014年、2016年兩次上調,消費者購買不同車型的電動汽車可獲得從750歐元至6300歐元不等的補貼。
●美國在2014年將普通新能源汽車(車價低于4.5萬美元)的最高免稅額提高到1萬美元以刺激消費,此舉令電動汽車的銷量增長明顯。
●韓國環境部2017年宣布全國有101座城市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補貼的金額與2016年相比有所增長——國家補貼1400萬韓元,各地方根據自身經濟條件補貼300萬—1200萬韓元不等。
●英國的補貼政策始于2011年,消費者購買CO2排放量小于75克/公里的電動汽車,最高可以獲得5000英鎊的購車補貼,并免征汽車燃油稅、汽車消費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