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新能源車企扎堆漲價 短期價格或保持高位

2021-04-01 09:50:50 來源:中國商報

編者按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新的品牌和車型不斷涌現。而進入3月以來,多家車企上調了新能源汽車銷售價格。細讀這些車企的調價公告可以發現,漲價的原因大多為迫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汽車賽道未來是否能夠持續快速發展,仍然有待時間的檢驗。

2022年年初,漲價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受原材料價格大幅持續上漲影響,進入3月以來,已有超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漲幅最高超過3萬元。這波漲價潮為何來勢洶洶,會維持多久,又將給消費者和車企帶來什么影響?

漲價車企超20家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超20家新能源車企扎堆漲價,包括特斯拉、理想、比亞迪等。

3月10日—17日,特斯拉Model3和ModelY部分車型起售價在八天內跳漲三輪。其中,Model3后輪驅動版、高性能版起售價分別上漲1.4萬元和2.8萬元;ModelY后輪驅動版、長續航版和高性能版分別上漲1.5萬元、2.8萬元和3萬元。

同樣漲幅驚人的還有小鵬汽車。近日,小鵬汽車發布公告稱,將上調在售車型補貼前售價,幅度為1萬—2萬元。而最近發布的售價顯示,小鵬P7670E和670E+兩個版本車型的漲幅已經超過3萬元。

對于此次漲價潮,理想汽車CEO李想公開表示,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幅度非常“離譜”。目前來看,和電池廠商已經合同確定了二季度漲價幅度的品牌基本上立刻宣布漲價,還沒漲價的品牌在漲價幅度談妥后會普遍漲價。

對于特斯拉Model3、ModelY以及理想ONE這樣的高端車型來說,由于自身的技術以及產品力上的優勢比較明顯,價格上漲對銷量影響比較小。比如,特斯拉中國旗下的ModelY,在今年1月就開始價格上調,售價從28.07萬元上漲到30.18萬元,漲價幅度高達2.1萬元。但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2月特斯拉ModelY的銷量依然達到了32403輛,同比增長599.85%,環比僅下跌2.68%。

值得注意的是,亦有新能源車企宣布不搭乘此次普漲列車。3月25日,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會上表示,當前蔚來沒有提價的想法,接下來會根據市場情況決定是否調整定價政策。

消費者心態復雜

中國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面對愈演愈烈的漲價潮,有消費者表示漲價不會影響自己的購車計劃,也有人選擇持續觀望。

“漲價對于銷量沒什么影響,這幾天來咨詢和訂車的消費者依然有增無減。鋰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預計還會持續,短期內恐怕很難降價,而且未來價格會不會進一步上漲也很難說,此時不買更待何時?”一位特斯拉銷售人員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此表示。

一位特斯拉車主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他在去年年末訂購了一臺特斯拉ModelY后輪驅動版,此輪漲價讓他“凈賺”4萬元。“我最近看到二手特斯拉的價格也漲了,買到手再賣出去還能賺錢,買車像是買理財產品。”

3月25日,中國商報記者在比亞迪王朝網環耀4S店外遇到了前來試駕的李先生。“今天來看看車,合適就買了。我相中的本身也是20萬元左右的車,漲價3000元完全能接受。但比亞迪這次漲價確實非常突然,完全沒給消費者反應的機會。”李先生說。

“本來打算訂車,漲價前兩天我還去試駕過,當時聯系的兩家4S店銷售都對漲價完全不知情,等到3月16日到店已經來不及了。這已經是今年第二波漲價了,心里真的挺難受,暫時只能算了。”合肥市民盧先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記者在比亞迪官方微博上看到,3月15日23時50分,比亞迪發布公告宣布上調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并稱此次價格調整將于3月16日零時起生效,時間差僅為10分鐘。而就在今年1月漲價前,比亞迪曾為消費者設置了10天預留期。

對于漲價后新能源車市的情況,乘聯會3月24日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雖然近期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頭部車企進一步上調指導價,但從終端表現來看,銷量尚未受到明顯影響,預計本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保持三位數的同比正增長,滲透率有望達到歷史新高。

漲價并非行業常態

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使業界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空間有了更高的預期。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新能源汽車普漲的根本原因是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同時,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以及自去年起延續至今的“芯片荒”也有一定影響。

“據測算,在動力電池的原材料中,僅鎳和碳酸鋰的價格暴漲就能為一輛普通A級車增加7000—8000元的成本,對于特斯拉等高電池容量的產品價格影響都在萬元以上。因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在今年年初就經歷了一輪漲價。在原材料迅猛漲勢下,未參與第一輪提價的車企也會考慮到原材料價格對利潤的影響進而提價。此外,生產端和加工端所使用的能源及金屬加工件也均有小幅上漲。”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進一步解釋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近日表示,本輪原材料價格超常規上漲,背離了正常供需關系,屬于非理性上漲。協會已將原材料漲價納入監測視野,并會于近期加大行動力度,向相關主管部門提交應對建議。

劉宗巍也表示,這波漲價潮也可能有部分公司借機炒作、囤積居奇的因素。對于這類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部門正在加強監管和打擊。

那么,新能源汽車本輪漲價潮將持續多久,又是否將成為行業常態呢?

“今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財政補貼政策實行的最后一年。對于上海的消費者而言,今年也是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即送車牌的最后一年。消費者會在漲價和個人能否拿到一些隱性福利的維度上進行權衡和決策,預計至少半年內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會維持高位。”王顯斌說道。

“因消費終端需求旺盛,車企也擁有漲價的底氣,短期內仍有漲價可能。但在有關部門的監管和引導下,漲價不會成為未來的常態。”福田研究院技術員姚晗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宗巍也認為,長期來看,漲價不會成為行業常態。在需求增加之初,供給的相對不足會導致價格上漲,但也會推動供給端擴大生產,直至供需平衡,價格回歸至合理區間。“從原材料的儲量來看,現有電池體系下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大規模普及應該不會受到資源的制約。而從未來技術進步的潛力來看,動力電池所需的關鍵材料數量可能還會減少,同時材料回收利用的效率也有望更高。所以我判斷,最終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將回歸市場經濟的規律,在正常范圍內波動。”

車企供應鏈布局面臨大考

本輪新能源汽車漲價潮,將成本壓力與供應鏈管控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特別是那些以薄利換取多銷的車企,成本的上漲就意味著微薄的利潤可能變成虧損。

“高端車型由于附加值高,只要消費者認可和喜歡,即便漲幅較大也不太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相比之下,漲價對低端品牌的影響更大。”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重壓之下,低端品牌開始加快從底部向腰部市場轉型的步伐。今年2月,歐拉旗下兩款車型黑貓與白貓開始停止接收新訂單,同時針對售價超過10萬元的好貓提價6000—7000元。對此,歐拉CEO董玉東發布公開聲明稱,起步階段歐拉希望在量上尋求一定突破,以此形成一定的市場聲量。但從整體戰略來看,歐拉將更注重推動品牌向上成長,將越來越注重15萬—20萬元的腰部市場,而不是在底部市場糾纏。

“漲價潮促使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供應鏈布局策略。過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供應鏈布局更強調效率;而未來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和產業格局重構,企業必須在供應鏈的效率與安全之間,找到更偏向于安全的新平衡點。這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表示。

劉宗巍還認為,還要深刻認識到本輪產業重構將催生多元主體協作、多種資源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為此,整車企業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零部件清單,徹底轉變此前層級化、供貨型的供應商管理理念和模式,相關核心供應商也應積極探索,雙方相向而行,謀求建立合作共贏、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核心零部件子生態,并協同分工,向上游原材料做一定程度的擴展。

3月24日,中國信通院發布1—2月新能源汽車行業運行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創歷史新高。2022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良好發展勢頭,產銷規模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新能源汽車行業克服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多點暴發等不利影響,延續上年高速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水平生產供應穩定,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1—2月累計市場滲透率17.9%,出口10.5萬輛,同比增長381.7%。

在終端需求持續高增的背景下,國泰君安判斷,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和資源價格上漲等成本壓力對市場影響仍相對可控,隨著芯片供應的逐步緩解,傳統車企和新勢力重磅車型的陸續推出,以及智能駕駛體驗感的進一步提升,預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繼續保持50%以上增長。 (王彤旭)

關鍵詞: 新能源車企 扎堆漲價 短期價格 保持高位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