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貝恩公司基于汽車行業和先進制造業的咨詢經驗,發布2022年中國汽車行業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增長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這份市場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整體消費呈現兩極化趨勢,即高端和入門級車型銷量持續增長。然而,隨著產品結構轉型,未來價格區間在15萬元~25萬元的中端電動汽車將迅速發展。思邁汽車信息咨詢(IHS)預計,2020~2025年,中國輕型汽車總銷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7%,其中,由于造車新勢力興起,中端電動汽車銷量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高端車為4.8%,入門級車為1.6%。
貝恩方面認為,放眼2022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樣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在實現“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呈現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傳統高端車制造企業正面臨銷量下滑、產品結構轉變等壓力,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據悉,2021年,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的總交付量已遠超奧迪、大眾、寶馬和奔馳。
在上述背景下,傳統高端車制造企業正面臨來自特斯拉和中國造車新勢力等新能源車企的壓力。IHS預測,2020~2025年,德系高端品牌汽車銷量將在中國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負增長,而同期,特斯拉及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市場份額將不斷增長,或分別增長27%和超過30%。
另據介紹,與此同時,電動汽車企業總市值將持續攀升,新技術、新創新賦能新發展。過去5年間,特斯拉的股價漲幅超200倍,2021年9月,總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汽車)同樣發展迅速,市值分別達到了約250億美元、23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貝恩方面認為,未來3~5年,頭部造車新勢力企業有機會走向全球化,并與傳統車企“分庭抗禮”。
展望2022年,面對電動化轉型大勢,在高端化產品需求下滑及造車新勢力帶來的價格壓力下,貝恩方面建議,為提升品牌競爭力,傳統車企可從四個方面入手,著手制定戰略。
一是密切關注中國市場,把握本土消費者需求。相較于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對于中國市場的洞察不夠全面、深刻。貝恩方面認為,車企需及時更新中國市場信息,并且立足本土消費者的需求,調整品牌戰略。比如,加碼布局智能座艙系統,從而獲取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打造品牌效應。
二是加大研發投入,暫停不必要的業務。為了穩固地位,傳統車企需關注研發能力,尤其是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技術,不斷擴大研發團隊、提高軟件核心領域的自研水平等;同時,暫停不必要的非核心業務。
三是細化產品性能規格,滿足日益精細化的需求。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下,“人車互聯”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特征之一。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擁有更多精細化的車載互聯功能。因此,車企應細化產品規格,比如,專注于提升娛樂性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四是重塑銷售模式,構建合作生態圈。不同于傳統燃油車采用的4S店經銷商模式,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模式愈發多樣化。無論自建體驗中心進行直銷,還是由經銷商興建體驗中心來代銷,抑或近年來涌現出的租賃、汽車訂閱模式,車企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銷售模式,攜手各方機構,共同構建合作生態圈。
關鍵詞: 貝恩發布 2022年中國汽車行業 整體消費 兩極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