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成為汽車及相關行業代表委員們提及的高頻詞,其中就包括希望盡快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和汽車信息安全標準法規監管體系與防護能力。這也顯示出,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已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越來越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問題。最近,美國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正在觸及自動駕駛行業。據外媒報道,為了能夠在美國“依法合規”開展業務,日前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通過了美國政府的調查,雙方達成了協議。其中包括,圖森未來將會把自動駕駛卡車業務的一些技術監督權移交給美國政府。公司還將采用一項技術控制計劃,限制其中國分部對自動駕駛數據的訪問,這些限制主要包括自動駕駛卡車業務的源代碼和算法等信息。
這一事件釋放出的信號值得深思。一方面,它給我國橫跨中美兩地展開業務的自動駕駛企業提了醒。根據美國加州車管局(DMV)公布的2021年度自動駕駛路測數據,有11家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在加州進行了路測。從測試里程上看,部分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已進入榜單前列,其中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滴滴進入榜單前十名。此外,元戎啟行、輕舟智航、百度、小康汽車、嬴徹科技也都在加州進行了大量測試。
自動駕駛涉及到人工智能、地圖等敏感內容,美國政府對自動駕駛行業,尤其是在美國進行研發、測試工作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也在意料之中。不過,從近兩年國際形勢來看,美國限制中國發展的意圖越來越明顯,此后美國政府采取的動作可能會越來越多。圖森未來的遭遇,將來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一家在中美兩地擁有業務的自動駕駛公司身上。上述提到的在加州路測的中國企業,大多在美國設有研發中心或辦公機構,甚至部分公司還考慮在美國上市。面對當前這種情況,這些自動駕駛公司必須考慮到大環境的影響,提前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另一方面,這說明各國對自動駕駛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大。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是汽車產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高性能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夠確保一國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提升數字產業的基礎實力。近幾年,美國、德國、日本、中國、韓國等汽車大國均在加快自動駕駛商業化部署力度,以爭搶在未來技術中的主導地位。不過,在當前汽車產業全球融合發展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技術的往前推進需要跨境合作。在開發此類技術時,跨國汽車公司可能需要從本地子公司獲取信息并收集數據。
在國家的重視和企業的積極投入下,我國自動駕駛企業正在快速崛起。事實上,在圖森未來上市數月后,美國政府就對其展開了正式調查,調查的重點內容就是其與中國的關系。可以預見,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對核心技術和數據信息的監管將更加嚴格,美國政府的這一舉動或許只是前奏。
當然,回到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本身來看,不僅僅是美國,各個國家對自動駕駛數據信息都一樣重視。2021年,特斯拉的數據儲存問題一度在我國汽車行業引起熱議,最終以特斯拉宣布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暫時畫上句號。
未來的交通,將不再僅僅與制造業相關,還將涉及信息產業。自動駕駛汽車所涉及的數據處理中心、車路協同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等顯然屬于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理應受到嚴格的安全監管,相關運營者也承擔著維護網絡和數據安全的嚴格義務。技術的日新月異,同樣給管理者提出了挑戰。未來,對于自動駕駛涉及到的數據信息問題,其他國家包括我國也會有所行動,提出相關要求或政策。
去年,我國通過的三部法律——《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為“數據法治”提供了基本土壤。數據開放共享是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地方性局限的重要出路,但數據恰恰又是企業、地方政府乃至國家極為看重的資產,有的數據還涉及國家安全。因此,需要在摸索中前行,在治理中碰撞。未來,拋開行政手段,實現各國依法依規共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生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記者:趙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