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半導體并購案審查力度收緊 中國市場持續進行資本補位

2021-03-10 14:20:25 來源:蓋世汽車

不可否認,2022年芯片行業的資本熱度依舊居高不下。宏觀層面,歐、美、中、日、韓的計劃將使得芯片行業的資本支出在2021年1500億美元的基礎上翻一番。臺積電、英特爾、格芯等上游晶圓制造大廠也相繼宣布拿出巨額資金進行建廠、研發。

但與此同時,世界半導體產業正呈現出新一輪分化重組。開年來多個大宗重資產收購案接連告吹,為全球半導體并購形勢蒙上一層陰影。而得益于“缺芯潮”及“造車熱”,中國車芯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半導體并購案審查力度收緊

由于德國政府未批準交易,環球晶圓未能成功收購世創電子。據悉,這家臺灣晶圓巨頭企業本寄希望通過這筆收購,快速提高產能與市占率,并借此拉近與全球前兩大硅片廠日本勝高和日本信越間的差距,但最終未能如愿。

這筆交易在得到奧地利、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的批準以及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的有條件收購后,卻卡在了德國政府。據報道,德國政府相關部門延長了審查期限,對這筆交易的審查超過14個月,而這個期限超過了并購截至日期。德國經濟部一位發言人表示:"作為投資審查的一部分,不可能完成所有必要的審查步驟。"

與此同時,經過一年半的努力,英偉達也放棄了從軟銀集團手中收購Arm。

因為Arm的芯片設計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工廠設備等領域,使中立性成為其商業模式的基礎。對此,科技巨頭們一致反對這次收購。據知情人士透露,包括高通、微軟、英特爾和亞馬遜在內的一個組織向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提供了他們認為足以扼殺這筆交易的“彈藥”。

此外,基于ARM在半導體產業所扮演的角色,這場交易還受到了中、美、英、歐盟等國家的監管。其中,英國作為ARM的起源地更是先后對這筆收購進行了兩輪深入調查,而其調查的結果并不理想。在這種壓力之下,英偉達只能放棄對ARM的執著。

而再早之前,博通曾于2017年11月向高通發出收購要約,遭到拒絕。據悉,彼時博通總部位于新加坡,雙方進行了多輪交鋒,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和財政部隨后介入,2018年3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博通收購高通。

這些并購案最終未達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遭遇了更為嚴格的審查力度。

隨著半導體產業價值的提升,圍繞著半導體產業的貿易環境開始發生變化,全球經濟體都愈發注重芯片的戰略地位,且持續保護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希冀將半導體產業鏈留在國內,以期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為此,全球各國政府也都加大了對跨境高科技交易的審查力度。以德國為例,2021年,德國當局進行了306項投資審查,而2019年只有78項,2020年為106項。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且最具潛力的半導體市場,在這輪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中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此前,高通在經歷了21個月的監管障礙后,因未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最后一張通行證,不得不于2018年終止了以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的交易。

對此,CINNO Research 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 Elvis Hsu表示,正在進行中的其他幾個重大并購也或將告吹。隨著格芯啟動IPO上市計劃,英特爾對格芯的收購已經很難達成;西部數據對鎧俠的并購實現難度更高,因為全球閃存業務基本上掌握在美韓廠商手中,而鎧俠是日本所剩無幾的大型存儲芯片公司,該筆并購一旦啟動必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核;此外,三星對恩智浦的收購也呈現出更多不確定性。

另有相關人士透露,未來的半導體并購,如果是在設計公司之間發生,交易雙方的業務不造成壟斷,成功的可能性或將大一些,比如剛完成的AMD收購賽靈思等。

這里需要指出,我國市場監管總局也對AMD收購賽靈思提出了附加條件:持續向中國境內市場繼續供應產品并確保其兼容性;不得強制搭售或限制單獨購買;對第三方廠商的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而如果涉及到制造設備等重資產,各國監管部門不惜拿著“放大鏡”對待此類交易。這種并購案在監管層面受到的阻力會比較大,通過審核的可能性較低,環球晶圓、英偉達和博通的收購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先前提到的失敗案例多集中在歐美。一直以來以親兄弟相稱的歐美,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上開始明算賬了。日前,歐美爭相出臺芯片發展戰略,宣布投入天量資金,集中資源推動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本土化,以應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全球結構性缺芯、地域沖突等影響。

2月4日,拜登政府提出已久的《2022美國競爭法案》在眾議院通過。根據這份法案,美國將創立芯片基金,撥款520億美元鼓勵美國的私營企業投資半導體的生產。這項法案還授權450億美元資金額度以改善美國的供應鏈以及加強制造業。

2月8日,歐盟也頒布了旨在與美國芯片法案抗衡的的歐盟“芯片法案”。按照計劃,到2030年,歐盟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公共和私有資金,用于支持芯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到2030年,歐盟計劃將其在全球芯片生產中的份額從目前的10%增加至20%。

中國市場持續進行資本補位

在頭部半導體公司陷入“買買買”混戰時,很多人卻認為這并不會對國內上下游企業帶來多大影響。事實上,近兩年在地緣政治、中美高科技博弈的背景下,中國資本海外并購腳步驟緩。

而無論是國際巨頭還是國內初創公司,都同樣面臨著芯荒難題,要想解決“芯痛”,必須要“自力更生”,加強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因此國內企業也同樣在用資本進行補位。

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統計顯示,近十年我國半導體行業共發生3100多起投融資事件,總投融資金額超6000億元。

其中,投資金額最大的要數紫光集團于2017年一舉拿下的由華芯投資,國開行注資的1500億元融資,摩爾線程更是創造了成立僅100天就達成數十億募資,沐曦也在成立僅一年多的時間里完成了4輪融資。

而在國內“造車熱”發酵下,國內汽車芯片產業近年來也再度成為資本爭相押注的寵兒。

因同時涉及芯片和自動駕駛兩大大熱賽道,地平線近兩年來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看好。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僅2021年,地平線就官宣了6輪融資,C7輪融資金額高達15億美元,投后估值50億美元。其背后已公布的投資機構超過35家,包括五源資本、高瓴創投、云鋒基金、國投招商、眾為資本等投資機構,以及比亞迪、長城汽車、東風資產、舜宇光學等產業鏈企業的戰略加持。

此外,芯馳科技也于2021年7月宣布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除多家基金與投融資公司外,寧德時代也通過晨道資本持續重倉加注。另一家專注于自動駕駛芯片的黑芝麻智能則在9月完成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的戰略融資和C輪融資后,又于2022年1月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為博世集團旗下博原資本。

在飽受缺芯掣肘的形勢下,車企也在瘋狂入局,以深度綁定國內頭部芯片企業。

除了以上提及的地平線外,本身具備一定半導體開發能力的比亞迪還投資了杰華特、華大北斗和縱慧芯光等,目的是借助資本補齊短板。廣汽主要投資了芯鈦科技、瀚薪科技、瞻芯電子,北汽產投則更聚焦IGBT、SIC、MCU、語音交互芯片、傳輸芯片等領域。吉利近兩年也頻頻投資上游芯片領域,其戰略投資的億咖通科技2018年還與Arm中國共同出資成立芯擎科技,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微控制器等車芯領域制定了研發及量產計劃。

上汽對于車芯的投資力度也在逐步增加。日前,上汽攜手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上海汽車芯片工程中心,并設立數十億元規模的“國產汽車芯片專項基金”,雙方表示將積極推進汽車電子創業項目投資,未來還將成為開放式的平臺,吸納更多社會資金參與,持續推動車規級“中國芯”落地。

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還提議國家牽頭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此外,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指出,要想解決“缺芯”問題,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芯片供應鏈。具體來看,建議由國家統籌資源,制定5-10年車規級芯片產業發展規劃,并在應用端推行“國產化芯片”應用相關優惠政策,加快自主車規級芯片方案落地,并切實落實半導體產業技術人才梯隊建設,建立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長期機制。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和小康股份創始人張興海還同時提出需要引導國外汽車芯片企業來華投資,以強化車規級芯片生產和配套能力,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應急儲備機制。

事實上,為扶持中國芯片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發展,2014年、2019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二期相繼成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大基金和旗下巽鑫投資、鑫芯投資合計共持有83家實體公司股份,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700億元。

新的時代賦予了中國半導體產業新的角色,這也給進一步的國產替代帶來了機會窗口。在國內汽車智能芯片市場持續放量及缺芯的大背景下,不難預測,中國資本及上下游企業將持續拿起資本武器完成補位,國內芯片產業也將在其滋養下迎來發展高潮,有望跑贏時間,跑贏市場。

關鍵詞: 半導體并購案 審查力度收緊 中國市場 持續進行 資本補位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