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與創新引領并舉 推進產業升級良性循環
改革開放與自主創新是支撐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對中國汽車產業而言,堅持改革開放和創新引領,也將助力產業步入轉型升級的良性循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改革開放與創新引領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在改革層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充分調動和激發企業活力和創新力。政府工作報告對國企和民營企業的改革都提出了要求,就汽車產業而言,改革仍將持續深化,未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也有望加大。
在擴大開放層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外資加大在中高端制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投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對外開放將更加注重質量,另外,除了吸引外資,我國也將以投資的方式開展更多對外合作。聚焦到汽車,今年,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全部取消。在開放中,汽車產業的競爭也將更平等、更有序、更充分、更具全球化視野。
新形勢下,中國汽車產業的對外開放之路將如何走得更穩、更長遠?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提交了《關于股比放寬后對地方政府引入外資車企的相關建議》,其中提到,引導地方政府政策、引導外方支持現有合資企業的電動化轉型。同時,他建議更新并完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等相關政策,加大汽車行業投資準入政策管控力度,加強涉外投資項目(產能)安全審查,防止盲目布點和重復建設投資。加強地方政府對外資車企的金融稅收等優惠條件的監管,避免外資在各個地方政府的博弈中重復獲得優惠政策。
堅持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永恒主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創新引領,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
“要走自主創新驅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建議。事實上,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是持續提升中國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在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領域,中國汽車產業將繼續以全球化的視野和格局,挖掘自主創新潛能,積極融入全球汽車產業技術競爭。
減稅降費與保鏈穩鏈并重 夯實產業基礎 激發企業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穩”的主旋律貫穿始終。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激發企業潛能,政府的減稅降費力度空前。
今年,政府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通過減稅與退稅并舉,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近幾年,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推進。目的是減輕企業經營成本,使企業活力和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汽車行業各環節的稅費改革,也有望在減稅降費的政策下持續推進,企業和消費者也將受益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原董事長徐和誼建議,汽車消費稅改為價外稅,在終端銷售環節征收,同時將汽車消費稅改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每年收取的車輛購置稅劃出一定比例,由財政部劃撥地方財政專項用于停車設施建設,真正使購車人的納稅享受到應有的服務。
關于保鏈穩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近幾年,全球汽車產業備受供應鏈波動的困擾,對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高度韌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是對自主創新能力、跨界協同能力、國際合作能力以及全局掌控能力的考驗。不可否認的是,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的“強芯”“穩鏈”之路道阻且長。
從產業鏈補鏈強鏈角度,陳虹建議,加強政策保障促進國產大算力芯片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建議,推動中國車規級芯片產業快速發展。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中期完善產業布局,實現自主可控;長期構建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應將鎳、鋰等動力電池原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以維護新能源汽車產業穩定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就提出了《關于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徐和誼則表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失控,可能成為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大挑戰,也將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對此高度重視,并站在戰略的高度適當干預和協調。”
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 完善減碳體系 警惕碳壁壘
去年的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雙碳”目標的落地進入到實操階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
聚焦汽車行業,踐行“雙碳”目標也將協同全產業鏈上下游參與者,圍繞建立健全相關體系標準等重點,將減碳脫碳引入到實際操作性更強,評估更精準、更量化的階段。
事實上,在落實“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汽車行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補齊。比如,包括碳排放標準體系、管理制度還不完善,衡量行業、企業降碳脫碳水平、進度和效率的評價體系亟待建立。對此,陳虹建議,建立健全支持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盡快出臺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汽車產品全壽命周期碳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曾毓群建議,盡快啟動中國電池碳足跡標準和方法論研究,建立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參與全球碳中和規則制定,推動與歐盟建立電池碳足跡管理互認機制,確保我國動力電池全球競爭力。
在推進“雙碳”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中國汽車產業將不可避免地面對全球碳壁壘帶來的挑戰。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認為,企業要從戰略層面做好規劃,建立體制機制,梳理各環節,全鏈路推進節能減排,打造低碳產業鏈生態。他特別提到,當前我國汽車出口形勢較好,要防范碳壁壘削弱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的國際競爭優勢。
促新能源汽車消費 優化配套環境 釋放市場潛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接提到汽車的內容是: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去年,新能源汽車實現超預期發展,接下來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重點,將更加著重優化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充換電設施、規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環節,使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潛力得到持續、良性釋放。
“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的支持力度,如持續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充電優惠等,進一步形成鼓勵低碳產品消費的氛圍。”陳虹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帶來了《關于加大電動汽車換電體系建設的建議》。他認為,首先,要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高低壓箱變、土地及建設審批的相關規定,將其納入國家市場管理規范體系內;其次,進一步完善換電車型相關政策法規,對換電車型公告法規進行優化;第三,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