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技術變革促進下,國內汽車市場仍將迎來一個結構轉型的良好發展機遇期,中國車企活力將顯著增強,市場消費需求將呈現升級趨勢,出口和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將繼續突破。全國人大代表、江汽集團高級工程師周福庚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對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周福庚看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也會讓全球的汽車企業都能夠在中國這一重要舞臺上,獲得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同時,中國汽車也獲得了較好的國際化發展。不過,隨著出口量邁上新臺階,中國車企面臨著在海外與全球知名汽車品牌正面競爭的挑戰。目前,中國品牌汽車在技術、品質等方面具備較強競爭力,設立海外工廠、實施本土化戰略,正成為中國車企的共同選擇,但在品牌塑造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進入2022年,諸多政策新規的發力將對汽車行業走勢、產業格局產生影響,商用車的發展將在今年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短期來看,2022年國內商用車市場可能將出現波動下行的情況,但隨著存量市場的到來,疊加高排放車型尾氣排放治理、治超治限及大噸小標的治理、新能源化政策的推進,商用車行業迎來發展新時代。”周福庚表示,面對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需要企業主動應對,積極作為。
多年來,江淮輕卡緊貼市場需求和法規要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并向中卡和微卡兩頭拓展。目前,江淮輕卡旗下產品線覆蓋中卡、輕卡、皮卡,豐富的產品矩陣全面滿足不同用戶、不同市場、不同場景的用車需求。圍繞藍牌新政4.495噸的總質量要求,在保證車輛強度、剛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江淮輕卡從用戶使用場景出發,結合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全力開展輕量化技術研發和創新,實現了一整套輕量化技術方案,幫助用戶多拉貨、多賺錢。
周福庚表示,“雙碳”目標的提出,不僅是我國建設良好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莊嚴承諾。普及新能源汽車是各國實現交通領域碳減排目標的共同選擇。“為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對于本行業實現更大突破,我國汽車行業應該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提高新能源汽車占比,同時提升能源綠色化水平,大力提升水電、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率。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周福庚保持了樂觀的判斷。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還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疊加、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伴隨著芯片、動力電池等關鍵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車型補貼的退坡,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產生了較大壓力。但企業層面可以提升產品技術指標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對于電池與整車集成技術的提升,不僅有利于車企在過渡期獲得更多補貼支持,同時也將在技術層面打造出有別于市場的差異化以及競爭力。”周福庚在今年兩會上提出,進一步優化新能源乘用車使用環境和優化新能源貨車政策兩方面建議。
周福庚表示,要更好推動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需要提高新能源乘用車充電便利性、打消消費者疑慮,減少消費者對新能源乘用車即將取消補貼引起售價上升的敏感度。為此,他建議,夜晚波谷充電免費,加大高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針對新能源貨車購置成本較高抑制消費需求,部分終端客戶2年2萬公里達標難度大,配套設施亟待完善等問題,周福庚建議,優化新能源貨車用車優惠政策,適當放寬2年2萬公里的補貼門檻,加快新能源貨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動力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周福庚強調,必須要從技術上解決這一問題。“動力電池企業可以努力通過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的技術攻關,跨界融合、優勢互補,加快構建開放共享、協同共進的產業生態,推動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補短板、強弱項,實現產業健康發展。”周福庚還表示,要加大動力電池金屬原材料回收循環利用,把電池回收產業做大、做強、做好,“讓大部分金屬循環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決原材料供應問題。”(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