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低速徘徊、存量競爭階段,汽車后市場越來越重要,發揮的作用也越發明顯。其中,汽車改裝是汽車后市場的重要環節,能夠帶來巨大的增量消費和價值空間。
2022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創會會長、華星北方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響針對汽車改裝市場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數據顯示,我國汽車改裝及相關產業規模現已超千億元。雖然如此,但與德國在用車改裝比例6%-8%、美國超20%相比,中國改裝比例不到3%(估算),差距明顯。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國改裝管理政策法規不完善、不健全。
李響介紹,從國際經驗上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主要發展中國家都允許對汽車進行改裝。其中發達國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汽車改裝管理體系,有效保障了汽車改裝市場的規范有序發展。比如日本《保安基準》中對汽車改裝提出了明確的技術要求,汽車改裝后須滿足相關要求才能上路行駛,同時建立了汽車改裝分類管理制度,八十多類改裝項目可直接進行改裝,無須進行變更登記。德國建立了汽車改裝第三方認證制度,滿足相關認證要求并進行變更登記后即可上路行駛。美國汽車改裝只要滿足聯邦和各州汽車相關質量、環保等技術法規要求,改裝后就可以上路。
2021年12月,公安部發布了新版《機動車登記規定》,明確提出允許改變顏色、增加內飾以及小微型載客汽車加裝出入口踏步件、車頂行李架,換裝不同式樣散熱器面罩、保險杠、輪轂。但是,改裝企業和消費者普遍反映允許改裝項目太少,與行業需求和消費者期盼有很較大差距。即便已經允許的改裝項目也存在各地執行標準不統一的現象,影響了車主的改裝熱情。
李響強調,目前僅放開幾類改裝項目屬于單點突破,不解決行業根本問題。只有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給予汽車改裝高度關注,充分肯定其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并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穩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標準體系才能根本解決。為此,他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建立汽車改裝管理制度。明確汽車改裝行業屬性和管理部門,建立商務、市場、公安、交通、工信等多部門聯合管理機制,出臺促進汽車改裝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管理辦法等。發布可改裝項目清單,先期放開安全影響小、風險可控的外觀類改裝項目,條件成熟后逐步擴展到性能類改裝項目。
二、建立汽車改裝標準體系。逐步建立涵蓋汽車改裝技術標準、質量標準、檢驗標準等在內的標準體系,隨著改裝項目放開,成熟一個推出一個。通過標準指導企業合規進行改裝,檢驗機構合規進行檢驗,推動汽車改裝行業發展規范化、標準化。
三、實施汽車改裝產業鏈培育計劃。改裝產業鏈是我國汽車改裝市場發展的基礎和保證,建議實施汽車改裝產業鏈培育計劃,對汽車改裝涉及的主機廠、零部件企業、設計公司等上下游企業,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
四、開展汽車改裝產品認證和質量追溯。針對汽車改裝產品質量、安裝要求、服務流程等開展第三方認證,并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切實保障汽車改裝產品質量安全以及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