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可靠消息稱,快狗打車已順利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成為首個沖擊“同城貨運第一股”的國內線上貨運平臺。
然而,隨著招股書的公布,快狗打車面臨的連年虧損、用戶流失、市場份額下滑等短板也浮出水面。在業界看來,如今的同城貨運賽道愈發擁擠,前有老玩家貨拉拉盤踞,后有滿幫、滴滴貨運、美團等勁敵追擊,留給快狗打車的時間窗口越來越短。內憂外患之下,快狗打車上市后的前景難稱明朗,未來仍將面臨諸多挑戰。
深陷虧損泥潭
作為同城貨運賽道的老牌玩家,快狗打車已在亞洲5個國家及地區、340多個城市開展運營,擁有490萬名平臺注冊司機,超過2600萬名用戶。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車的營收分別為4.53億元、5.48億元、5.30億元、4.72億元,各期毛利率分別為23%、31.6%、34.6%和36%,整體維持上漲趨勢。
不過,在營收和發展規模穩中有升的背后,快狗打車卻沒能走出虧損的陰霾。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車各期分別虧損10.7億元、1.84億元、6.68億元和3.93億元,累計虧損已超20億元。對此,快狗打車在招股書中也有說明,除了受疫情及國內賽道競爭加劇影響外,巨額的銷售與營銷投入是其虧損的關鍵所在。
面對連年虧損,快狗打車曾試圖通過“開源節流”來止損補救,一方面減少營銷費用支出,另一方面提高傭金的收取來增加收入。據了解,2018~2020年,快狗打車銷售與營銷投入占比從115.7%降低至36.7%;2018~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市場對司機的平均抽傭率從5.8%提升至11.7%;海外市場的平均抽傭率從2018年的4.5%上升至2021年的8.7%。不過,提傭降費的方式不僅收效甚微,甚至加劇了司機對貨運平臺的不滿,導致月活用戶及訂單數量持續下滑。
“‘燒錢’是互聯網巨頭慣用的策略,需要強大的資金后盾作為支撐。快狗打車雖備受資本關注,曾先后獲得了5輪融資,但與貨拉拉、滴滴貨運、滿幫等財力雄厚的玩家并不在同一量級。”物流專家孔震表示,瘋狂補貼看似讓利消費者,實則破壞了市場秩序,燒出的是短期市場份額和虛假繁榮,這種模式換來的市場根基并不穩固,且太過于依賴資本輸血,容易讓企業陷入死循環。
在激烈的攻防戰中,前期高企的營銷費用投入,加之外部輸血和自身造血不足,很快就讓快狗打車的資金儲備捉襟見肘,持續虧損使其無法在競爭中持續投入,從而導致用戶流失。不僅如此,從市場份額來看,快狗打車已嚴重掉隊。根據2020年發布的交易額數據,快狗打車雖然是中國第二大線上同城物流平臺,但其市場份額僅有5.5%,遠落后于貨拉拉54.7%的市占率。2021年,隨著滿幫、順豐、滴滴等巨頭開始布局同城貨運領域,快狗打車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壓縮,甚至被滴滴貨運反超。
“快狗打車沖刺IPO,與其說是加固‘護城河’,不如說是為了緊急輸血、應對危機。”孔震指出,快狗打車已深陷持續虧損的困局之中,此時搶灘登陸港股市場,是其必須要走的一步,借助上市能夠有效緩解公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保證企業穩步發展。
對于上市的原因,快狗打車也直言不諱,借助上市補充資金,以增加用戶補貼和廣告投放;尋求戰略合作、投資和收購,及技術研發投入和日常運營等。
翻盤之路難言輕松
近年來,同城貨運平臺競相提交上市申請,其意義在于能夠借助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在日趨白熱化的貨運市場上掌握主動權。至于能否借IPO之勢,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中突圍還有待觀察。在業內專家看來,同城貨運行業尚處于“跑馬圈地”的早期階段,各大平臺在運力、技術以及運營效率方面均未建立起核心競爭壁壘。頭部玩家貨拉拉雖暫時領先卻絲毫不敢松懈,滿幫、滴滴貨運、美團等巨頭下場,不斷蠶食市場份額,未來仍會有更多新玩家涌入,行業競爭遠未到結束之時。對于快狗打車而言,資本的注入為其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補血再戰”是其不二之選。不過,上市并不是終點,如果快狗打車長期無法實現盈利,即使上市成功,也會面臨退市的風險。
對此,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也認為,上市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對于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而言,具備講好“故事”的能力更為重要。“企業謀求IPO的過程,不僅能夠強化自身管理、優化結構體系,同時還能獲得資本加持,不斷擴大規模,這是企業的最佳出路。今后,借助資本市場的充分優勢,企業更需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同時帶動物流市場的轉型升級。”他進一步表示,快狗打車上市后,貨拉拉很快也會登陸資本市場,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快狗打車需要把握好窗口期破解困局。
平臺仍需內外兼修
快狗打車深陷連年虧損、市場份額下滑、燒錢獲客的困局,與同城貨運市場內卷加劇有著直接關系。
“狂熱的資本推動之下,同城貨運平臺往往以野蠻粗暴的方式攻城略地,將重心放在‘引流’和打‘價格戰’上,忽視了對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探索。”孔震指出,網絡貨運的本質是通過數字化改造升級,全面提升物流企業的運輸效率,但在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中,貨運平臺企業逐漸偏離了初心。
不僅如此,迫于盈利和競爭的壓力,有些平臺企業甚至漸失底線,不顧承運方的生存空間,通過制定遠低于市場價的收費標準,來吸引貨主企業,極大影響了運輸市場的良性發展。據了解,針對變相超載、壟斷貨運信息、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侵害卡車司機利益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曾多次約談網絡貨運平臺企業。2022年春節前夕,貨拉拉、滴滴貨運以及快狗打車等平臺再次因數據安全等問題被約談。
不難預見,隨著監管體系和標準日趨完善,持續的流量擴張策略愈發難以適應市場環境。因此,對于同城貨運平臺來說,如果只關心爭奪流量,即便有再多外部資金“輸血”,也難以實現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沖刺上市之余,快狗打車已開始尋找新的細分業務,針對即時貨運、企業貨運、搬家業務等,進行價格的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此外,快狗打車還在不斷加大技術以及海外市場業務的投入。而貨拉拉也已開始探索新的業務發展方向,跨界長途運輸領域,開啟造車項目以實現物流鏈條閉環等。
“為了搶奪市場,貨運平臺多次開啟燒錢大戰,但依然沒有燒出競爭壁壘和優勢,未來想要贏得攻守戰,平臺仍需內外兼修。”趙小敏指出,面對大量的資金支出以及日益激烈的同行競爭,同城貨運平臺需要擁有外部“輸血”能力,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盈利能力,打磨成熟的運營模式,優化平臺智能服務水平,強化安全底線,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突出重圍。(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