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而“無廢醫院”“無廢工廠”“無廢社區”“無廢鄉村”等,便是“無廢城市”建設的細胞工程。
圖為長壽區桃花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長壽區位于重慶東部,境內山水交融、江河縱橫,構筑起“百湖之區、生命之城”的自然生態本底。當地建成天然氣化工、鋼鐵冶金循環等6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率達99.6%,全流程無廢園區管理模式入選全國“無廢園區”典型案例。
永川位于重慶西部、長江上游北岸,當地將“無廢城市”建設與垃圾分類、生態農業、綠色郵政等工作結合,創建107個、12類“無廢城市細胞”,覆蓋衣食住行各領域。以綠色郵政為例,當地打造四類區級“無廢快遞網點”,轄區寄遞企業電商類郵遞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98%,“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8%,利用寄遞優惠、以物換物等活動吸引用戶參與紙箱回收復用。
圖為永川區興龍湖。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在璧山區,當地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新模式”,對污水進行科學的分類分質分級資源化利用。通過這一創新舉措,璧山區每年成功減少污水排放超9萬噸,農村水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河塘溝渠重現清澈,魚類等水生生物也開始回歸,民眾休閑也有了好去處。同時,當地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加上政府補貼,實現農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重慶市目前已累計建設“無廢城市細胞”2500余個,覆蓋“衣食住行娛教醫”等日用場景,助力實現全域“無廢”。(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