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村里新裝了路燈,視線更加清楚,晚上回家更加方便了。”11月3日,在巴中市通江縣至誠鎮盤石村,談起路燈更亮了,村民何能遠喜笑顏開地說道,“新裝了路燈之后,走到哪都是亮堂堂的,吃完晚飯后出來走一走、散散步,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
圖:盤石村新安裝路燈
為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優化鄉村人居環境,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通江縣至誠鎮盤石村實施了村級路燈亮化工程,圍繞路燈資金籌集、規劃建設、長效管護等方面,在村級道路上安裝太陽能路燈,為村民夜間出行筑起一道明亮的“安全屏障”,進一步提升全村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據悉,該村是通江縣率先實現路燈全覆蓋的行政村之一。
錢從何處來?籌集多方資金搞建設
盤石村是通江縣至誠鎮的一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多米,人口800多人。該村群山環繞,路窄坡陡,沒有路燈照明給當地村民夜間出行帶來很大不便,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過去整個村子只有村委會門前有兩盞路燈,一到晚上村里大部分地方一片漆黑,村民走夜路只能靠燃燒葵花桿、竹膠等照明。”盤石村黨支部書記陳勇介紹說,由于村內道路未安裝路燈,村民忙完農活回家只能摸黑走夜路,老人孩子一到晚上甚至不敢出門,更別提在村里開展文化活動了。
群眾身邊無小事。想要做到路燈全覆蓋,盤石村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同志開始緊鑼密鼓的謀劃,初步估計全村需要270余盞路燈,按照每盞路燈600元左右的預算,一共需要16萬余元。考慮到鎮里財政吃緊,向上級部門請求幫助安裝路燈又需要協調項目和招投標,一般流程較長,村民們改善夜間出行的需求又很迫切。沒有辦法,他們就充分挖掘自身動力,號召“在外成功人士捐一些、在外務工人員出一些、在家村民籌一些”,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籌集到了資金近17萬元。
安裝在哪里?用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我們村要裝路燈了!”好消息在盤石村不脛而走。
裝太陽能燈還是電燈?裝路燈后收不收電費?路燈安在哪里……在盤石村黨員活動室,圍繞路燈安裝一事,村民代表們討論得熱火朝天。針對村民們提出的疑問,盤石村駐村第一書記馮軍、村黨支部書記陳勇都一一記錄下來,并帶領村干部入戶走訪,征求村民意見。
經過民主協商,根據村民需求和村莊規劃,盤石村將大部分路燈安裝在村子的主道兩側和岔路口,每盞路燈間隔50-70米,首先保障村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安全。這時有村民代表提出建議,應該對有老人的家庭在裝路燈時予以照顧。對此,盤石村決定拿出3盞路燈,裝在有高齡老人和獨居老人的家門前。
“沒想到我們這么偏遠的小山村,也能像城市一樣,有了路燈!以后我們晚上串門、趕路,再也不怕看不見路了。”村民紛紛為亮起的路燈點贊。
路燈運進村子后,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曾想過,是否由村上出錢找人安裝。為了節約資金,在與聯村領導、村社干部、駐村工作隊集體商量后,盤石村最終決定以黨員干部帶頭,發動志愿者和村民投工投勞,開展路燈安裝工作。
據悉,此次全村共安裝路燈273盞,東至唱歌鎮方山坪,西至灣潭河水庫,實現了村、社道路和聚居點院壩全覆蓋。
如何管護好?“掛牌建檔”減少故障
“村上路燈壞了,鎮村黨員干部會及時解決問題,行動力很強。”談及路燈管護,盤石村聯村領導、至誠鎮副鎮長陳建翀自豪地說道。
原來,前段時間,盤石村駐村工作隊在開展入戶集中排查時,發現部分村道上的路燈存在不亮或燈桿傾斜現象,影響群眾夜晚出行,群眾意見較大。
為此,盤石村堅持“誰使用、誰管護”“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積極解決村級路燈管護問題,不僅維修好了有故障的路燈,而且建立了完善的農村路燈長效管護機制,確保路燈“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修了能使用”。
農村路燈既要安得起、亮得起,更要管得起、作用好。盤石村出臺了《盤石村關于規范道路路燈管護的規定(試行)》,以社為單位對已安裝的路燈“掛牌建檔”,實現干部群眾隨時“吹哨”、管護人員直接“報道”。如今,全村農村路燈設施正常運行率超98%,故障及時修復率達100%。
路燈雖小,卻關乎民生大計。一盞盞小小的路燈不僅點“靚”了鄉村振興“幸福路”,也點亮了群眾的致富心,更彰顯了盤石村“守土盡責,守土有方”的擔當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明亮的路燈為村民的出行和生活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展望未來,至誠鎮盤石村將以黨建為引領,持續踐行為民服務的初心,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出發,從群眾家門口的“小事”入手,努力解決好身邊的“民生大事”,持續推進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