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錢晨菲 劉子琳
“藥膳味道很奇妙,我很喜歡。”品嘗完黃精烏雞煲,來自非洲加納的留學生麗貝卡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仍在回味。
俗話說,“露從今夜白,夜自此日涼。”9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標志著仲秋的開始,天氣逐漸轉涼。在中國南方就有在這時吃一碗用草藥煨的白毛烏骨雞的習俗,不僅能夠抵御秋涼,還能滋養身體、強健體質。
如上習俗,讓麗貝卡感到新奇。她說,在非洲,雞肉最常見的烹飪方式是油炸,即使有煮的步驟,最后也是以過油收尾。聽聞江山白毛烏骨雞煲湯鮮美,她特地前往品嘗。
“沒有一只烏雞可以活著走出江山。”當地流傳的這一略帶夸張的說法,恰好體現出江山人對烏雞的喜愛。江山市中藥材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鵬飛說,白毛烏骨雞是江山市的一大特色,受到民眾歡迎不僅是因其鮮美的口感,更源于其很高的藥用價值,在民間素有“清補勝甲魚,養傷賽白鴿”之說。
白毛烏骨雞。劉子琳攝
在江山,白毛烏骨雞養殖已有1600多年歷史。它以通體羽毛潔白,喙、舌、皮、肉、骨、腳等烏黑如墨為主要特征,煮熟后烏色不變。據《本草綱目》記載,其“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虛勞羸弱,治消渴”,屬于少數不易生內熱的肉類,具有補虛勞、滋陰潤燥的功效。
在白毛烏骨雞的吃法上,江山人也頗為講究,其中以黃精烏雞煲最為出名。黃精具有補氣、潤肺、益腎、健脾等功效,當屬九蒸九曬后為佳。陳鵬飛說,在黃精烏雞煲中加入的黃精要經過反復九次的蒸曬,經過這道工序,黃精開始有了甜味,不僅更加適口,藥性也更容易吸收。
當烏雞遇上黃精,一道既美味又具有營養價值的藥膳應運而生。2019年,江山黃精烏雞煲入選浙江省第一屆“十大藥膳”。
然而,傳統的制作方法難以保存,其他地區的食客只有來到江山才能品嘗到這一藥膳。為了讓這一美食走出江山,當地人費盡了心思。
黃精烏雞煲。劉子琳攝
陳鵬飛說,在江山市政府引導下,他們和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共同研制,不斷改變藥材配比以及制作過程中的溫度,經過3000多次的嘗試后找到了最合適的味道。
為了延長保存時間,他們在黃精烏雞煲制作完成以后殺菌打包,送入零下32攝氏度的冷庫鎖水保存,從而做到在不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進行跨省運輸。
“目前黃精烏雞煲的生產基地年產量可達20萬份,產值3000多萬元,主要在江浙滬范圍內銷售。未來我們還打算擴大生產,擴大銷售范圍,讓更多人品嘗到具有江山特色的養生美食。”陳鵬飛說。(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