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上個周末,極越CEO夏一平特意從上海嘉定開車至杭州西城銀泰極越服務中心,全程直播了V1.3版本OTA升級,文心一言4.0大模型、OCC占用網絡技術也將在V1.3版本陸續更新上車。
為了讓用戶放心使用PPA智駕,極越還帶來了“智駕保”。這是全球首個高階智駕專屬保險產品,可為用戶提供高速、城市、泊車等全場景智駕保險理賠。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城區NOA就已經成為車圈智駕水平的代名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車企宣稱向用戶推送城區NOA,包括小鵬、問界、極越、智己等,幾乎走在前面的新勢力玩家都在爭先恐后的發布開城“軍令狀”。
盡管新勢力的開城熱情似火,但用戶為城區NOA的買單率卻遇冷。佐思汽研今年前三季度的統計顯示,城市NOA滲透率為4.8%,同比增加僅有2個百分點。在城區NOA滲透率久攻不下之際,不少車企開啟重新提煉城區NOA的體驗價值。小鵬和智己紛紛將城區NOA作為免費配置,為用戶開放。
極越的做法要更徹底一些,不僅有一年免費使用權,還為用戶升級U型智駕方向盤,并提供專屬智駕保險——智駕保。
簡單的說,極越想在免費提供智駕的基礎上,再消除用戶對智駕理賠的擔憂。這么做的邏輯是成立的,試想一下,如果不能讓用戶毫無顧慮的使用智駕,城區NOA的滲透率又豈會有大規模的突破?
首次明確提出保障,從保險層面給出理賠
據夏一平在直播中介紹,極越01城區NOA已經覆蓋到了北京、上市、杭州、深圳。預計將在今年年內做到100%的高速NOA覆蓋,200+的城市NOA覆蓋。
在極越看來,如果智能駕駛的滲透率想要進一步提速,離不開保險支持。智駕保則是極越大舉進軍城市NOA的先鋒。
盯著智駕保險的并不只有極越。何小鵬曾在全國兩會上建議,建立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產品體系。隨后,小鵬汽車大張旗鼓的宣布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頭部保險公司建立合作。
與此同時,蔚來、華為、理想等新勢力企業也不示弱,積極申請保險牌照,擬成立自營保險公司,計劃推出各項有針對性的智能汽車保險服務。傳統車企方面,長安汽車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曾計劃推出泊車保險,累計賠付上限高達55萬元。可以毫不猶豫的說,車企對智能駕駛熱情有多高,對智駕保險的熱情就有多高。
然而智駕保險的落地進程,并沒因為高漲的熱情而加速。受限于保險定責問題,很快車企就發現做智駕保險是一件“受累不討好”的事情。
智駕定責之難,既有技術原因,也是責任歸屬問題。
首先在技術上,自動駕駛永遠無法承諾100%的安全,只能最大限度做好安全冗余。因為世界發展總是在向前向新,無論是街景的更新,還是道路的改變,抑或是不斷出現的新事物,自動駕駛永遠無法100%的處理完所有corner case。自動駕駛在特殊場景下,還是需要有人接管。比如,奔馳Drive Pilot自動駕駛系統在察覺到異樣時會提示駕駛員接管,若駕駛員不接管造成后果,將由駕駛員承擔責任。
其次是責任歸屬問題。用戶認為,自動駕駛的特殊場景該如何定義,車輛在緊急時刻會將駕駛權交給駕駛員。而從自動駕駛的標準來看,無論是國標還是美標,均沒有細化特殊場景,存在大片的空白區域。
如果車企在定責的時候,將自動駕駛責任歸咎到用戶身上,用戶顯然不會買單。如果將智駕責任壓到車企身上,一來是理賠成本更高,二來是保險公司設計保單時也不能沿用傳統車險的思路,導致保險公司無法出具理賠方案。這也是多數新勢力車企在推進智駕保險上鎩羽而歸的直接原因。
也因此,極越智駕保才有足夠的資格被稱為全球首個高階智駕專屬保險產品,其最大的意義在于首次明確智能駕駛事故有對應的保險來承擔,以及從保險層面給出了智駕事故的責任劃分。
從極越給到的信息來看,“智駕保”的服務保障范圍覆蓋高速、城市、泊車全場景下高階智駕功能啟用的全過程。這也將意味著此前“人機共駕”的事故定責難題在極越這里有了清晰的回答,“智駕保”將能夠覆蓋相對應的智駕事故,用戶也不用擔心產生糾紛,誰的責任?找誰賠?怎么賠?這一系列問題都有了對策。
不難發現,智駕保作為極越的一次領先探索,不僅為完善智能駕駛理賠保障體系提供了全新的路徑,為高階智駕普及鋪平道路,也實現了多方共贏。
大廠智駕請先講靠譜,再講先進
坦率的說,搞定智能駕駛理賠和定責難題,只是車企在推進智駕保險所克服的障礙,車企推進智駕保險的最終目的依舊是搶占用戶。只不過,在這次的用戶大戰中,狂熱的早鳥用戶和嘗鮮用戶早已不是主要爭取對象。30多歲的小富和中產用戶才是車企們眼中的香餑餑。這部分用戶對智駕的需求是“先靠譜,再先進”。
需求發生變化后,供應必須快速適應。面對冷靜的中年用戶,現階段的高階智駕已經不能只講技術領先,而是告訴用戶安全與體驗可以兼得。所以你看,極越在2024年的第一張智駕牌就是保險。而保險的最大特點恰恰是安全。
“智駕保”給到了用戶三份安心保障。其一,無論是停車時的泊車剮蹭,高速路段的事故,又或是城區智駕事故,全部將可以用“智駕保”來理賠。其二,保險出事理賠之后,可以保障第二年的傳統車險的保費不會上漲,因為有專門的智駕保險來承擔了。其三,更低的事故損失。傳統保險的機制是車損險負責車輛損失,但車損險有理賠上限通常為70%-80%。一輛售價20萬元的車理賠上限是14萬-16萬。此時,如果能夠疊加額外的保險,用戶的事故損失會降低最低。
除了讓人安心的保險,極越在技術層面給到了純視覺智駕的天花板級技術——OCC占用網絡,而且給的很徹底,直接將OCC占用網絡精度達到了厘米級,比肩甚至超過了激光雷達的精度。
作為對比,小米未曾量產的OCC精度也僅為0.1米。對此,夏一平表示,別人的OCC還在PPT,我們的OCC已經上車。
OCC作為一種高端的環境建模方法,它能將空間環境劃分為無數個3D網格,每個網格有是否被占據兩種狀態。例如,在我們視野前方有一只水杯,在它所占用的空間里,如果轉換成3D網格,即水杯占用空間的每一個3D網格就會被標記為“占據”狀態。
換言之,車輛感知到周圍空間中有哪些障礙物后,不再需要考慮物體是什么,只考慮體素是否被占用,從根本上避免傳統視覺對非訓練集內物體的漏檢問題,使模型的泛化能力大幅提升。在集齊OCC之后,極越形成了完整的以“BEV+Transformer+OCC”的高階智駕的完整體系,
在劉慈欣的《三體3:死神永生》中,二向箔作為一種行星級武器,可以使對象從三維降到二維。或許是受到了三體的啟發,極越將“BEV+Transformer+OCC”正式命名為“B.O.T 三向箔”。
不同的是,“B.O.T 三向箔”是為了安全而做出的“升維保護”,將二維世界升級到三維的世界。
“B.O.T三向箔”有兩大絕技。其一是“鎖定技”,百分之百遠離一些“常見障礙”,如遇到路肩、水馬、綠化帶花盆等,會偏離原本中心線10厘米左右,留出更多安全距離。其二是“觸發技”,在遇到施工場景,高精地圖和實際路線不一致場景等突發“障礙”,通過減速、剎停或者繞行等動作進行避障,繞障絲滑程度就像賽車手一樣的“腦直覺”。
不出意外,2024年將是高階智駕最卷的一年。在如何“卷好”的方式上,極越已經給出了新的思考,用“智駕保”搞定理賠和定責難題,用“B.O.T三向箔”的完整視覺架構拉高智駕駛能力上限,再疊加一年免費的PPA高階智駕體驗權益,以搶占更多的主流用戶。現在極越似乎已經成為了國內視覺一哥,在劃定視覺智駕的價值邊界,定義什么樣的視覺智駕才算好智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