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郭媛丹】9月6日,由中國政府主辦的第14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禁毒合作諒解備忘錄(MOU)簽約方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曾偉雄在會議后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一直以來,中美禁毒合作一直是兩國執法合作的亮點,當前禁毒合作陷入停滯責任完全在美方,是美方單方面武斷行動的結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湄公河次區域禁毒合作諒解備忘錄(MOU)機制由柬埔寨、中國、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和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以下簡稱“聯合國毒罪辦”)為應對本地區突出毒品問題共同建立。此次會議召開正值MOU機制成立30周年,對確定機制未來走向、推動區域禁毒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來自機制簽約方的6個國家政府代表團、聯合國毒罪辦代表以及有關國家駐華使節共80余人出席會議。各方代表團團長均在會上致辭,呼吁機制各方繼續攜手同行,共同應對毒品治理挑戰。
中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王小洪出席會議并致辭。王小洪代表中國政府表示,將繼續秉持厲行禁毒的一貫立場,堅定維護以聯合國三項禁毒公約為基礎的國際禁毒體制,持續深化禁毒國際合作。為體現對國際禁毒事業的支持,2024年起,中國政府對聯合國毒罪辦年度禁毒捐資增加至200萬美元,重點用于MOU機制發展。
會議廳內陳列的展板內容顯示,作為MOU機制的發起方、簽約方、中國積極推動開展禁毒領域項目活動,強化區域各國伙伴關系,近10年共向機制捐資600余萬美元,是機制目前最大的捐資方。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審議通過新版《次區域行動計劃》《北京宣言》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在會議結束后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聯合國毒罪辦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辦公室主任杰里米·道格拉斯表示,今天達成的行動計劃是建立在六國政府30年來通力合作的基礎之上,旨在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在大湄公河次區域遇到的安全和治理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金三角地區。
《北京宣言》充分肯定地區禁毒合作成效,關注地區毒情形勢面臨的新挑戰,重申維護三項國際禁毒公約、采取全面均衡策略應對毒品問題的政治承諾,呼吁各方積極探索可持續的毒品治理之策。
展板內容顯示,過去30年來,大湄公河地區的毒品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鴉片和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被該地區合成毒品市場的不斷擴張所取代,尤其是不受自然資源限制的冰毒和氯胺酮。冰毒的供應量大幅增長,不僅在大湄公河地區,甚至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都成為了使用范圍最廣、最令人擔憂的毒品。亞洲及太平洋毒品濫用和信息網絡的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大湄公河地區氯胺酮繳獲量達到新高。
國家禁毒委員會副主任曾偉雄在回應當前中美雙方在禁毒方面是否會繼續合作的提問時表示,一直以來,中美禁毒合作一直是兩國執法合作的亮點,當前禁毒合作陷入停滯責任完全在美方,是美方單方面武斷行動的結果。
曾偉雄例舉了一系列事實,包括中國是世界上首個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的國家,也是全球首個整類列管合成大麻素類物質的國家,中國列管的麻醉品和精神藥品達到450多種。
無視中國在打擊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質方面做出的努力,美國不斷將自己國內毒品問題“甩鍋”中國,而且以涉芬太尼問題逮捕和起訴中國公民和企業。曾偉雄表示,美國將中國公安部鑒定中心及國家毒品實驗室列入制裁清單,毫無疑問阻礙了中國在科學研究和藥物檢驗分析領域的工作。此外,美國多次以走私非列管化學品為借口起訴中國企業和個人,“中國希望以平等、互信和合作的態度,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開展合作,我們反對將禁毒合作政治化,我們反對單方面的無理仲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中方一向積極參與國際禁毒合作,堅決反對以禁毒為由對別國進行抹黑攻擊和實施單邊制裁,敦促美方采取切實措施糾正錯誤行徑,為雙方開展禁毒合作創造必要條件。
曾偉雄強調,中國充分意識到全球毒品形勢的復雜性和挑戰。我們不僅將繼續盡最大努力,而且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盡最大努力幫助控制全球毒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