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是個什么樣的人?
歐也妮是這部小說里溫暖純善的人物,她生長在富裕的家庭,卻并沒有如她的父親一樣吝嗇無情、貪婪狡猾,而是善良地幫助一些需要救助的苦難人民。
葛朗臺是資本主義第一代原始積累時期資本家的代表,是一個狡詐、貪婪、吝嗇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典型。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怎么寫
《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的名著,用了一天時間一口氣讀完它。故事是圍繞富商葛朗臺一家子的日常展開,以他的女兒歐也妮的戀情為主線。書名是歐也妮,主角也是她,但是你會發現她的老爹葛朗臺似乎更出名,流傳更廣,是因為這個人物實在太突出,當人們提到鐵公雞一毛不拔、守財奴的形象時就會搬“葛朗臺”出來,可見這個人物的吝嗇程度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葛朗臺極具生意頭腦,亦或是不擇手段的斂財,使得他擁有豐厚的財產,成為當地首富,越有錢越吝嗇的特征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與生俱來的吝嗇讓他變成一個十足的守財奴。
你看他對待家里的女傭:“葛朗臺發狠把一塊舊表賞給娜儂,那是在他家里做了二十年工作的娜儂從他那里得到的絕無僅有的一件禮物。盡管他把穿舊了的鞋子也賞給了她,但每過三個月才賞的鞋子已經破舊不堪,稱不上禮物了。可憐的老姑娘一無所有,變得十分吝嗇,久而久之,葛朗臺像喜歡一條狗一樣喜歡上她了”。
還有對待自己的女兒:“歐也妮小姐每年的生日,都會從葛朗臺先生那里得到一枚金幣,看到她積攢錢,葛朗臺心里歡喜,這不等于把他的錢從一個銀箱存放進了另一個銀箱嗎,而且等于手把手教會自己的繼承人吝嗇”。
對待自己的家,非常寒磣:“老式座椅包面顏色褪盡,補丁摞補丁,所有的建筑物也好,家具裝設也好,無不是剝蝕發黑,到處是裂痕,銹跡斑斑,家具老舊,”被蟲蛀的扶梯搖搖欲墜……連每年冬季生火爐子也規定時間:“十一月初一,她們才可以坐到壁爐旁邊過冬。只有到這一天,葛朗臺才允許在堂屋里生火,到3月31日就熄滅,春寒也好,秋涼也好,根本不予考慮。”就連蠟燭和食物都由吝嗇鬼分發,母女倆要用蠟燭還要找借口向父親騙取。
而吝嗇鬼對待太太也自有吝嗇一面:想起來才就給六法郎作零用錢打發,而且還一個子一個子摳回來才算,太太病得半死不肯請大夫看病,最后大夫來了他第一句話就問要不要花很多錢,要不要吃很多藥。可憐的太太雖然嫁了個富翁,而且還帶了豐厚的嫁妝,由于“她像天使一樣性情溫柔,像被孩子們捉弄的蟲子一樣聽天由命,以及天生的自卑”,她不得不臣服于吝嗇鬼的霸道,不單止沒有闊太太的好日子過,住在破敗的房子里,每天還得和女兒不停的縫補衣服,全家人的內衣被服由母女倆縫制補綴。
對待唯一的寶貝女兒,因為一袋金幣鬧翻,罰她幽禁,每天只能吃面部喝清水充饑,甚至太太病重求他與女兒和解他也置之不理,最后是因為律師警告他,太太死后女兒有權利分他的家產,他為了不分女兒家產才請大夫,想讓太太活著,最后跟女兒和好也不是因為親情什么的,而是觸及到他的財富。
讀起來真是好笑又嘆息,世界上竟有如此吝嗇的人。葛朗臺不是因為貧窮而吝嗇,相反他是富有的,他就是個是守財奴,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觀賞、占有、把玩黃金,天天守著一堆金子就心滿意足了。
“要他在妻子去世時放棄對哪怕微不足道的部分財產的控制權,在他心目中都是違背天理的事情。向女兒報告他有多少財產,將他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統統登記造冊,然后作為不可分的共同財產拍賣?。。。。。‘那還不如掛脖子死了算了’”。基于這些原因他才在不理睬女兒長達大半年時間里決意向歐也妮屈服,討好她,哄騙她,為了把幾百萬家產死死攥在手里,直到咽最后一口氣。所以,在太太咽氣的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要與女兒簽署聲明書,要女兒放棄其母的繼承權,財產歸他所有。
甚至自己將死時也念念不忘囑咐女兒:“用心管好一切,以后你到那邊向我交賬”
這系列的描述寫,讓一個吝嗇、冷酷無情、霸道的守財奴躍然紙上,人物非常豐滿。
整篇毫不吝嗇的用濃墨來刻畫這位守財奴吝嗇鬼。
相對于老爹,主人公女主角的故事就稍顯平淡了,一個在小地方成長的普通女性,所受的教育也不多,也無經歷過什么,日復一日平淡枯燥的生活直到被來投奔的堂弟打破,可憐的姑娘沒有過情感經歷,一顆心被其俊俏的外貌吸引,將自己的一腔癡情全部傾注到他身上,將父親看得比命還看重的金子資助他,為了他被父親責罰,甚至母親也是間接因為這個而去世,癡癡等了七年,結果這個堂弟拿著她資助的錢混出了名堂卻不肯娶她,為了攀附權貴去娶一個又丑也不愛的人,她自然是空等一場。父母的相繼離世,她也得以繼承了一大筆他父親留下來的遺產,哪怕變成了個老姑娘也不愁嫁。
這部中篇小說人物不多,但每個人物各具特色,自然又生動。
看罷,感覺不像虛構的小說,倒像是發生在身邊或周遭的人和事。就如一個演員演活了角色,或者本色演出那樣,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