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覺得低人一等的阿姨保姆,如今已是家政業的“香餑餑”。深圳自2019年開始實施“南粵家政”工程以來,全面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傳統家政服務業正煥發著新的活力。而深圳以“標準化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引導家政企業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著力打造“南粵家政”金字招牌。
學好家政,日子越過越紅火
“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養好孩子。”廣東陸豐的盧竟嬋曾是在深圳東門做外貿衣服批發的打工一族,2020年因疫情影響停業,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一個偶然機會,她聽說深圳鵬城技師學院開辦了“南粵家政”育嬰師培訓班,這讓她看到了希望。
“照顧嬰幼兒有很多學問,不同月齡的輔食、二便觀察、感統訓練……我用學到的知識服務別人,雇主滿意,我也很踏實。”一技在手,盧竟嬋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讓自己有能力承擔家中的重擔。現在她已經成為金牌家政服務管家,收入也從一開始一個月6500元漲到16800元。
盧竟嬋過上寬裕的日子,得益于深圳積極落實我省實施的“南粵家政”工程。一頭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難,一頭是城市居民“一老一小”照護難。深圳自2019年開始實施“南粵家政”工程以來,連接起就業和居民需求的“兩頭”,切實以工作“小切口”促進服務“大變化”,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圳持續強化家政服務員職業技能培訓,目前全市共9家職業(技工)院校開設家政類專業,校企共育培養全日制家政服務類技能人才。在全省創新開展家政“回爐”培訓,引入菲律賓家政服務培訓課程、服務規范和評價標準。據統計,“南粵家政”迄今已培訓14萬人次,大大提升了家政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
提質擴容,家政業越來越被認可
“抱小孩看著很簡單,但其實有很多講究的……”“給寶寶按摩的時候,雙手拇指從眉頭推到眉尾,再輕揉下寶寶的太陽穴……”從2016年開始涉足家政行業,從鐘點工到育嬰師、養老護理員、家政培訓師等,再到獲得第一屆全省“南粵家政”技能大賽優勝獎,孟祥芝只用了5年的時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兩年,孟祥芝逐漸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家政培訓上。雖然家政服務工作在外人眼里很渺小,但對我來說這是一份很有愛的工作。它讓很多女性有了謀生的技藝,站在講臺上,那份職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她希望能夠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教給更多的姐妹們,幫助她們“脫貧致富”。
深圳“南粵家政”工程全面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也通過大規模就業培訓、標準建設、安全認證等使家政服務業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大為提高。近年來深圳通過家政行業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自主研發了深圳市“家政通”信用平臺,為深圳市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建立誠信檔案,鼓勵家政企業錄入企業及其家政服務員信用信息,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信用證書二維碼查詢從業人員犯罪記錄、健康體檢、技能培訓等信息,逐步解決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目前已有超過20萬家政服務員納入信用平臺。
在深圳,家政服務正在成為一項更受尊重、更被認可的職業。深圳定期發布養老護理家政服務業工資指導價位,將員工制家政企業的家政服務崗位列入我市特殊工時管理試行辦法范圍。落實靈活就業家政服務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政策,完善從業人員權益保障。
科技加持,傳統行業煥發新機
“空間規劃整理收納也是一門很有趣的技能行業”“高血壓、心絞痛等疾病的癥狀與應急措施,拐杖、輪椅護理工具的使用技巧”“嬰幼兒常見癥狀該如何護理、產婦日常生活該如何護理”……為滿足“一老一小”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深圳目前已建成76個“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實現街道全覆蓋,15分鐘家政服務生活圈初步形成,深圳的居民在家門口就可參加“南粵家政”的各種技能培訓。
據介紹,“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主要聚焦“家政服務+技能培訓+促進就業+調解維權”四大項目,向轄區居民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家政服務。其中,各街道通過引進家政企業駐點、聯合社工機構、購買專業服務等多種方式對基層服務站進行運營管理;設立家政服務調解室,若市民遇到家政服務問題,可通過社區、行業協會、社工、法律援助等多種協調方式,為轄區內家政服務員和家政消費者提供權益保護支持;建立服務回訪機制,全過程監管家政服務質量。此外,基層服務站還具有“強技能”“促就業”的作用,如聚焦母嬰服務、居家服務、養老服務、醫護服務四大培訓項目,免費為轄區家政服務員開展“回爐”培訓等。
家政業的業態也在發生改變,由傳統的中介式家政逐步向現代產業發展。深圳南山區的“媽媽來了”月嫂服務企業,將互聯網與家庭服務行業深度結合,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及管理方式來改善家庭服務行業。深圳市家庭服務業發展協會會長孫景濤表示,家政服務行業需要插上科技和金融的“翅膀”,以高科技支撐,提升家政服務行業水平。(記者 莊瑞玉)
關鍵詞: 提質擴容 深圳打造南粵家政新金字招牌 家政服務業 深圳鵬城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