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游豬”儀式的腰鼓表演后,杭州市富陽區湖源鄉新一村村民洪興妹又馬不停蹄地趕去后廚,為即將開席的年豬宴做準備。“殺年豬就表示新的一年要來了!”
在當地,從農歷臘月十八日到二十九日,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迎新年。1月18日,“回村開宴 壩上趕集”年味民俗活動在新一村舉行,現場舉行游豬、殺豬、祭祀等儀式和年豬宴等民俗體驗活動。今年,是新一村首次聯合周邊幾個村莊集中擺年豬宴。
游豬儀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
雖是“老傳統”,但透過一場年豬宴,卻能品出不少新一村的“新”年味,“年輕味”正是其中之一。
一大早,從村中心的大操場出發,途徑老街,再到龍鱗壩旁,戴著“大紅花”的“二師兄”在前后擁躉和陣陣鑼鼓聲中,開啟了“游豬”儀式。
“游豬”倚仗力壯的中青年男子“看護”。洪興妹記得,過去多年,由于村里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加上“天公不作美”,“游豬”儀式只能斷斷續續舉辦。
但近幾年,隨著新一村產業業態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開起民宿、咖啡館等。這為舉辦“游豬”儀式提供了更多的“儲備力量”。
當日的“二師兄”看護者和游客中,有不少年輕人的面孔。洪興妹說,年豬宴的菜色也“與時俱進”,更貼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
“新”還體現于村里日益豐富的“文化味”。
“殺年豬,迎新年,鄉風民俗代代傳!”新一村老年協會會長章自力面向祭祀臺上的豬頭,手持高香,幾度鞠躬祭拜。隨著“開宴”二字出口,一聲鑼響宣布正式開席。
上述儀式在當地被稱作“請豬頭”,蘊含當地居民對來年風調雨順、富裕幸福的期許。如祝福詞所言,正是在“鄉風民俗代代傳”中,新一村得以“溫故知新”。
新一村傍壺源溪而居,歷史悠久。“地勝藏春塢,民居小有天。”元代詩人張憲在《客問湖源風土》一詩中,描繪了壺源溪流域古民居的別樣詩畫意境。
更多的文化新面貌正在村里出現。去年,浙江在全國首創文化特派員制度后,杭州市級文化特派員章樓凱成為新一村的“新搭檔”,其正謀劃著如何將元書紙、灰湯粽等湖源鄉非遺技藝和美食文化向外推廣。
“引線搭橋”是文化特派員的職能之一。在章樓凱的建議下,活動現場,富陽區文化館帶來童聲合唱、女聲獨唱、古箏、越劇、雜技等惠民演出,當地居民各顯身手,辦起打麻糍、寫春聯、扭扭棒、“石頭花開”創作等民俗體驗項目。
“這次年豬宴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一天就預訂了30多桌,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作為本次年味民俗活動的發起者之一,章樓凱表示,自己正籌劃打造一支“推薦官”隊伍,結合傳統節日儀式將新一村的特色民俗向外傳播。
龍鱗壩的年味標語。 (無人機照片)鮑夢妮 攝
“新”更體現于真實可感的“共富味”。
溪水潺潺,“龍鱗”閃閃,白鷺翩躚,“回村開宴”“壩上趕集”橫幅高掛廊橋之上……年豬宴開擺之處,位于新一村“網紅景點”龍鱗壩旁。
自2019年夏天,龍鱗壩因“泡壩”走紅網絡后,其每年都會吸引全國游客前來戲水。而此次舉辦年豬宴活動,則是新一村將“夏季游”拓展到“四季游”的嘗試。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年豬宴,真是出乎意料的熱鬧!”作為游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寒坦言,鄉村的年味依然濃厚,各式民俗為其寫作增添許多素材,“我要把殺年豬的全過程做一條視頻,讓更多的人知道新一村的故事”。
這亦是新一村以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邁向共同富裕的縮影。
新一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村逐漸健全完善村民利益聯結機制,開展“龍鱗女主人”“龍鱗嫂”等專業技術人才培訓,以“農家樂+民宿+協會+景村融合”串起村莊農旅、康養旅居產業鏈。目前,新一村共有餐飲店16家、民宿33家,年接待游客超65萬人次,營業額超2500萬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金3A級景區村莊”名單中,新一村位列其中。
村莊炊煙裊裊,歡笑聲聲;村民舉杯同慶,大快朵頤……新一村如今的模樣,也是所有村里人期望的模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