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糕、掛燈籠、寫春聯……新春將至,走在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的街頭,年味漸漸濃郁。在這個江南小鎮里,一些糕團商家和農戶正忙著蒸制年糕、團子,迎接即將到來的新春。
無錫陽山一家糕團店里,蒸好的年糕被分割后整齊擺放。孫權 攝
年糕和團子,是江南地區過年最常見的美食。大到婚禮喬遷、小到早飯甜點,這種甜甜的、糯糯的食物總是占據“C位”。早年間,一到過年,江南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擺上蒸籠,制作糕團。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糕團制作這個行當也日漸走起專業化路線,除了個別家庭還保留親自制作的習慣外,如今大多數家庭習慣了在過年過節時去糕團店買現成的年糕、團子來吃。
工作人員展示包裝好的糕團食品。孫權 攝
“一般來說,過年前的半個月算是糕團銷售的旺季。這期間,一般每天能賣出兩千多個團子、三五百斤年糕。”16日,在陽山鎮豐裕園糕團食品店中,老板曹先生介紹,因為吃年糕和團子有“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高”“團團圓圓”的寓意,因此年糕和團子在過年期間很受歡迎。
流行于江南地區的年糕,是用篩好的糯米粉混合紅糖、南瓜、桂花等配料,翻拌均勻后鋪散在蒸鍋里制作,一般有紅、黃、白三色;團子制作方式大抵相同,不過多了餡料,有白團子、青團子之分。
圖為蒸制好的青團子和白團子。孫權 攝
受益于發達的物流,江南地區的年糕和團子也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就當是一種新年貨,寄一點給老家的親戚們嘗嘗。”在陽山鎮務工的王女士說,來無錫多年,自己已喜歡上這“甜甜糯糯”的口感,也要把這份甜蜜分享給家人。
“現在來購買年糕和團子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同樣經營糕團店的浦女士介紹,年輕人樂于嘗鮮,對傳統的芝麻餡、豆沙餡、蘿卜絲餡團子不“感冒”,更喜歡咸蛋黃餡的團子。(完)